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三峡生态经济区创建构想

2019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时强调,希望重庆努力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并提出重庆要深入抓好生态文明建设,坚持上中下游协同,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这为重庆在新时代贯彻落实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战略指明了方向和要求。当前,“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和“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成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精神主线,并成为沿线各地区的行动共识。如何立足自身实际去认真落实这一共识,成为摆在长江经济带沿线各地区面前的一个难题。作为长江经济带上游和中游交界处的三峡地区面对新要求,如何把握机遇实现自身经济社会发展的二次飞跃,成为新时代三峡地区再次腾飞发展的时代问题。多地实践表明,发展生态经济、创建三峡生态经济区是解决这一时代问题的有效路径。

一、创建三峡生态经济区的必要性

(一)引领重庆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就重庆而言,保护好、发展好三峡是重庆的神圣使命。目前,三峡地区水土流失、生态系统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环境污染(农业、污水、船舶流动、重金属)等环境问题十分严重,对长江上游生态环境和生态安全屏障建设构成巨大威胁,导致该地区环发矛盾十分突出,绿色发展成效不显著,区域协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缓慢。建立三峡生态经济区,探索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推动三峡地区绿色发展,是一个新方向,亟需重庆积极探索、率先示范。

(二)支撑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格局。就长江经济带而言,三峡地区涉及重庆、湖北两省市,作为长江经济带上游末端和中游开端,地处成渝城市群和长江中游城市群之间,是连贯长江经济带上游和中游的重要通道。三峡地区又集民族、山区、库区、贫困地区、革命老区于一体,受移民搬迁和“虹吸效应”的负面影响,一直以来,长江三峡地区人才、资本等要素流失严重,区域发展内生动力不足,区域经济发展速度缓慢、质量不高,难以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提供可靠支撑。

(三)破解长期以来三峡地区发展的“三化”问题。长期以来,三峡地区发展始终被空间概念模糊化、治理碎片化、资金分散化的“三化”问题所困扰。首先是空间范围模糊化。尽管三峡这一提法被广泛运用,但是在学术研究和实际工作中,其具体空间范围存在至少三种以上的理解,这就导致大家用的是一个词,却说的不是一个事,致使对三峡地区的研究和实践造成困扰。其次是治理碎片化。从公共管理研究的范畴看,三峡地区的公共管理存在理念碎片化、机构碎片化、工具碎片化、目标碎片化等问题,进而导致三峡地区无法实现有效合作和发展。再次是建设资金分散化。自长江三峡实施移民搬迁以来,围绕该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生态环境保护,国家层面和重庆市、湖北省已经出台了大量的优惠政策和帮扶制度,带来了来自农业、林业、水利、民政等领域的大量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然而受制于财政资金来源渠道不同,资金类型及其使用要求不同,导致大量资金积压不能使用,影响资金的使用效率。按照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要求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遵循生态系统一致性和生态建设系统性原则,对这些资金进行统一打包使用,集中解决区域主要问题,并以主要问题的解决逐步带动次要问题的解决,实现区域整体稳定发展。

二、创建三峡生态经济区的可行性

创建三峡生态经济区,无论是从三峡自身而言,还是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区域经验借鉴而言,都已经具备较为成熟的基础条件。此外,当前我国大力实施的乡村振兴战略又为三峡地区发展带来新的历史机遇。


(未完,全文共4791字,当前显示1448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