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
一、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
(一)有限的资源决定了我国必须发展循环经济
我国是资源匮乏的国家。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为2250立方米/人年,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4;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匀,600多个城市中,有300余座城市缺水,其中严重缺水城市有100余个;每年因缺水造成的经济损失约2000亿元。我国的能源资源也十分有限。虽然已探明的煤炭储量占世界储量的ll%,原油占2.4%,天然气占1.2%,但人均能源资源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原材料和能源的不足将成为我国总体经济规模扩张的“瓶颈”。
(二)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方式决定我国必须走循环经济发展之路
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主要是靠巨额的投资推动的,经济效益不高,呈现明显的高投入、高消耗、低质量、低效益的粗放型特征。1996年,我国的单位产值能耗为1172吨油当量/百万美元,远远高于美国(384)、日本(162)、德国(229)、英国(292)及世界平均水平(397)。1990年底,我国的煤炭探明可开采储量为1661.23亿吨,储采比(年末剩余探明储量/当年产量)为166,低于世界平均水平(238)。按照我国目前的平均回采率32.6%计算,上述煤炭探明储量可供开采50—60年;而若按1980—1987年我国煤炭产量与所消耗的煤炭探明量的推算,上述煤炭探明储量只可供开采30~35年。
(三)发展循环经济是环境保护的必然要求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2000年,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仍处于较高水平,其中二氧化硫和cod排放量远远超过环境承载能力;七大水系干流中,只有57.7%的断面达到或优于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三类标准,城市河段、沿海河口地区及城市附近海域污染严重;城市空气质量处于严重的污染水平,区域性酸雨污染严重;工业废弃物排放量3186万吨,其中近200万吨危险废物直接向环境排放;城市生活垃圾年产生量以每年8%的速度递增。要从根本上改善我国的环境质量,扭转生态恶化的趋势,就必须发展循环经济。
(四)发展循环经济是应对新贸易保护主义的迫切需要
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中,关税壁垒作用日趋削弱,而包括“绿色壁垒”在内的非关税壁垒日益凸显。我们要高度重视,积极应对,尤其是要全面推进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逐步使我国产品符合资源、环保等方面的国际标准。
总之,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有利于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选择,也是关系中华民族长远发展的根本大计。
二、中国发展循环经济的难点
1996年全国人大八届四次会议批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二o—o年远景目标纲要》正式把可持续发展确定为国家的发展战略。1997年开始,中央每年召开人口、资源与环境工作专题座谈会,可持续发展战略日益受到重视。同时,可持续发展战略也体现在各级规划计划之中,全国各地积极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未完,全文共3885字,当前显示1282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