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允价值与金融危机探讨
摘要:2008年,国际金融圈发生次贷危机,一时之间,各界人士献计献策,提出诸如以下问题:如何解决危机造成的损失。哪些因素致使危机发生。随着问题的深入,会计计量原则———公允价值,被认为是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应对彼时形势的举措之一,则是以会计计量原则———公允价值为切入点。在这个过程中,金融界与会计界谈论的核心问题是:公允价值计量到底在这次的危机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关键词:金融危机;措施;公允价值;计量原则
2006年,美国股市遭遇滑铁卢,同时也伴随着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会计计量的公允价值原则,一时之间,如洪水般冲到了风口浪尖,各界人士皆认为其是此次危机的祸根。这个观点的根据如下,在企业资产中与抵押有关的证券资产,在当时的市场环境中价格骤降,而这样的直线下降会直接反应在财务报表中。视线转到金融机构,在公允价值计量的大前提下,众多银行的账面更是不可避免的出现大量不合常理的资产价值骤减现象,从而银行赖以生存的房贷业务也会停滞不前,金融市场失去活力,犹如瘫痪,问题变得愈加棘手。由此推断下去,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中,首当其冲的就是修改公允价值计量原则。立足于今天,我们需要冷静思考重新看待这个问题,公允价值计量导致金融危机,这其中有几分合理性。
一、公允价值与金融危机
1、公允价值
全世界范围内,各个机构对于公允价值的定义有自己的界定,诸如美国会计准则:公允价值“在计量日市场参与者之间在有序的市场交易中,出售资产所获得的价格或清偿债务所出的价格。这也是目前为止关于公允价值定义最具代表意义的一个。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公允价值“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
2、公允价值存在意义
(1)预防金融市场风险。20世纪八十年代,贷款危机也曾席卷金融圈。金融机构为了掩盖问题存款,以历史成本原则为武器,试图逃避。投资者错信了披露的虚假财务信息,判断失误,引发一连串问题,超过400家金融机构破产,最终点燃金融机构的导火索。自此,美国金融界开始大范围采用以公允价值计量金融产品,呈现在公众面前的投资工具价值体现了公允性。(2)保证财务信息对投资者的帮助。金融工具的体征之一,是可以在市场中流动,从签订到实施,价格会上下波动,没有到履行的阶段,财务人员无法确定其成本。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采用历史成本,入账价值不随市场改变,不反应金融工具价格随市场波动的特性,这样的处理不再遵守会计主体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原则,提供的信息也不会对决策者有所帮助。不难发现,会计准则中出现公允价值不是百利无一害的,但其能立足自有其必然性,从风险预防的角度,公允价值计量是合理的。
3、公允价值与金融危机的关系
(未完,全文共3915字,当前显示1131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