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漫谈新一轮通货膨胀的特点及成因和策略

关键词:通胀;市场需求;供给;货币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已连续四年以超过10%的速度高速增长,新一轮通货膨胀的压力正在加大。此轮通货膨胀基本特征为:实际总需求大于实际总供给;受外贸顺差和国外资本流入影响,人民币供给呈现被动扩张局面;上游产业波动大于下游产业价格波动。其形成原因是:流动性过剩推动商品、资产价格上涨;信贷规模扩张过快过猛。鉴于此,我们应采取稳中从紧的货币政策、稳健紧缩的财政政策和控制投资规模的宏观行政政策。

一、本轮通货膨胀的基本特征

(一)实际总需求大于总供给,存在较大的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

按照中国经济周期性波动性的特征,中国GDP只要保持连续两年10%以上的增长,都会因此在四至五个季度以后引发严重的通货膨胀。在目前的经济周期中,中国经济已经保持了连续四年10%以上的增速,加上地方政府主导的遍布全国的城市建设运动,以及在这一过程中对能源和原材料极端浪费,以至中国的潜在经济增长率已从8%增至11%;当然,中国的内需低于其潜在的供给,但当我们在讨论需求过剩和通货膨胀时,对应的概念应是总需求,而不仅仅是内需。从1998年到2003年,中国一直处在实际总需求小于潜在总供给的水平,与此相伴的是经济增长持续走低与通货紧缩。2004年开始,国民经济又开始进入总供给缺口阶段,实际总需求大于潜在总供给,表现出较大的需求拉动型的通货膨胀压力。因此,可以认为,中国存在需求过剩并且过剩的需求正在加快,其结果必然是通胀压力的上升。

(二)货币供给被动扩张,通胀预期明显

中国的货币供应量在很长一段时间持续快速增长,远高于GDP的增长速度。目前,尽管中央银行采取货币紧缩政策,但M2的增长速度在8月份仍高达18%,银行贷款增速也非常高。也就是说,中国的金融环境状况仍然相当宽松,易于诱发通货膨胀。就企业而言,它会很容易贷到款,特别是它想以贷款来购买升值的资产,如土地。事实上,每一次贷款泡沫都是在高通胀时为获得金融资产而发生的。同时,企业利润迅速增长,由于实际利率在过去五年中降低了4个百分点,这使企业应付利息总共减少了约8000亿元,成为利润增长的主要动因,令企业扩张意愿变得迫切,企业就被误导进入过度扩张状态,导致资本支出泡沫。

1.从货币总供给和总需求的角度分析,出现了微观主体风险偏好上升,投机交易性货币需求旺盛,大量货币追逐有限非货币资产的现象。值得注意的是,自2006年11月以来,M1增速已连续10个月超过M2增速,反映出我国企事业单位投资冲动和意愿进一步增强,对活期存款的需求迅速增加。除货币超额供给的格局外,近年来我国银行存贷差也日益加大,金融机构存款呈现活期化趋势。存款活期趋势增强,一是表明我国经济主体对通货膨胀的预期进一步增强;二是微观主体风险偏好有可能走高,微观主体更愿意持有更多的风险资产;三是存款活期化趋势增强使得商业银行资金来源短期化,加剧商业银行存贷款期限错配的问题,加大了金融机构的流动性风险和利率风险。


(未完,全文共4000字,当前显示1233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