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农村金融运行机制区域差异

近年来农村正规金融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的支持正趋于弱化,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凸显,而此时民间金融在农村地区快速发展起来。农村民间金融的快速发展,拓宽了农户的融资渠道,缓解了资金供求矛盾,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加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合理、科学的农村民间金融市场运行机制,对于促进农村民间金融市场的规范运行,完善农村金融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将农村民间金融纳入市场分析框架,对东、中、西部地区的农村民间金融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从农村民间金融市场的需求、供给、利率等方面,对中国农村民间金融市场的运行机制进行理论探讨和实证分析。

一、东中西部地区农村民间金融规模差异分析

2003年中央财经大学课题组对全国20个省份的地下金融状况进行了实地抽样调查,分别对全国20个省、82个市县、206个乡村、110家中小企业、1203位个体工商户进行了实地调查,对各地区地下民间融资规模进行了基本判断。调查结果显示:东、中、西三大地区的民间融资规模和深度不甚相同,西部和东部的民间融资规模要远高于中部。西部7省区的民间融资规模指数为28.98,东部8省区的民间融资规模指数为28.66,中部5省区的民间融资规模指数为25.2[1]。通过农业部农业经济研究中心有关农村固定观察点采集的农户数据(见表1),也能看出民间金融在农村存在的范围和规模都很大。从地区借贷的数据来看,东、中、西部的规模呈现一定的差异。东部地区农户的资金来源中有81%来自民间金融,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来自民间金融的借款比例分别为76%和60%。尽管这一结果和中央财经大学课题组的调查结果有些差异,但总体来看,民间金融以绝对的优势占领了农村借贷市场。

二、东、中、西部地区农村民间金融需求用途差异分析


(未完,全文共6964字,当前显示761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