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化金融制度研究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农业生产力的提高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加,农民经济的增长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但是在我国家庭土地均包制度下,小农经济因为规模小、耕地零碎、科技创新贡献率低、先进生产方式难以推广、农业生产抗风险弱等原因,造成农民收益低下,甚至有“种田一年不如打工一月”的说法。纵观发达国家历史,农业兼业化、老龄化、非农化是一个必然趋势。单靠传统增产增收的唯生产力思维,不足以推动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今天我国到了农业转向的关键时期,能否创新金融制度,不仅决定着我国能否彻底解决“三农问题”的潜在危机,更决定了我国能否一举实现向现代农业大国的转型。
关键词:农业;农业产业化;金融制度;创新;农民
中国农业产业化所面临的根本问题是现有“大包干”体制下,我国农业单一家庭单位生产模式无力与国际农业大国竞争,国外农产品严重冲击了我国农业生产者。以大豆为例,美国大豆出油率高、品质好、成本低,而我国人均耕地少,大豆单产量低,粮食安全和经济效益的双重考虑让我国不得不严重依赖美国大豆,中美之间每年有3000多万吨的大豆贸易,贸易额在120到140亿美元,相当于今年川普政府对华惩罚性关税贸易总额的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我国农业单一农产品需求量过大,可替代低是严重依赖美国大豆的原因。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推动农业产业化,而纵观各国经验,农业产业化的第一步不是技术革新,而是金融制度创新,过去我国农业产业化总是犯一个错误,唯生产力思想严重,总想从技术层面靠提高单产解决问题。本文参考国外发达国家经验,结合我国农业发展实际,提出了当前我国农业转型关键时期如何进行金融制度创新的问题。
一、我国农业产业化转型面临的问题
(一)缺乏对国内农产品的保护,政府扶植不够。由于人多地少,自1984年以来,日本始终保持世界第一大农产品纯进口国地位,我国和日本类似,玉米大豆等农产品都严重依赖进口。但是我国缺乏对国内农产品的保护,任由国外农产品冲击我国农业市场,很少有针对农产品的直接补贴。任何工业化必然要冲击农业经济,即使加入tpp日本依然是世界上农业保护程度最高的国家,缺乏对农产品的保护农民生产和改良农业积极性就会下降,农产品品质就会下降。2018年3月25日,由于受到中美贸易战的影响,黑龙江省出台每亩新产大豆补贴300元,玉米补贴150元的政策,这是一项好政策,有利于保护国内大宗农产品,但是缺乏金融系统性的临时政策会造成原材料的上涨。总体来说,我国并没有完善的税收、保险和直接支付的金融手段来促进农业产业化。
(未完,全文共5936字,当前显示1048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