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剖析西北农村分家现象研究

摘要。本文从代际关系、两代人的交接过程、分家的特点、被调查者对分家的看法以及对分家的评价等方面分析“分家”现象有普遍化、简单化和分家评价的中性化趋势。与此相联系,代际关系也出现了从感情型向理性化、从“老一代为中心”向平等、“新一代为中心”方向的变化。这种普遍化、简单化和分家评价的中性化趋势与当前土地经营方式有关,与西北农村的计划生育政策有关,与农村消费取向的转移和年轻一代中“个人本位”、“小家庭本位”意识的增长有关。

关键词:农村;分家;代际关系

前言

(一)问题的提出

中国传统文化中理想的家庭形式是“大家庭”,即父母同已婚儿子儿媳乃至孙子孙媳生活在一起,尽量延长子女从结婚到分家的时间,不到万不得已不分家;对“四世同堂”“五世同堂”的大家庭充满了赞美之词。[1]维系大家庭对于子女婚姻以及提高家庭在社区中的地位是十分有利的。尽管现实生活中这样的大家庭并不多,但传统社会的价值取向实际上是鼓励这种制度的。在文化舆论鼓励大家庭制度的情况下,分家现象具有某种悲剧色彩。直到60年代末期,分家在y村人看来还不是什么好事。如果某家的儿子结婚不久便分家,人们会得出结论:或者这家的老人“不清亮”(不明白事理、处理事情不公道、做事情独断专行);或者是没权威,“镇不住”;[2]或者是媳妇太蛮横太厉害。这种评价对于一个家庭在社区中的地位以及子女婚姻都相当不利。社会舆论的这种取向反映了一种理想的代际关系模式,即希望两代或数代人之间尽可能和睦生活在一起。

但从90年代开始,情况有很大的变化。目前,该村有73.8%的家庭家中只有两代人,有23.3%的家庭家中有三代人,四世同堂的家庭不到2.0%,甚至出现了一代人的家庭,即老人身边不留子女一起生活,只要子女结婚生孩子后就和老人分家,这样的家庭有1.0%。

当前,我国政府正大力倡导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在农村建立养老保障制度和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庭的和谐有助于社会的和谐。

(二)文献回顾


(未完,全文共7553字,当前显示846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