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旅游经济增长及资源消耗关联探索

一、经济增长与资源消耗之间的关系是经济发展中一对永恒的矛盾,正确处理好经济增长与资源的关系,对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资源开发政策的制定和节约型社会的构建都是非常重要的[1]。对旅游业来说,作为地区可持续发展重要组成部分,尽管有“无烟工业”之称,但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对旅游地的旅游资源、基础设施、旅游服务设施、食物、能源等的占用与消费,影响着旅游地的资源消耗以及可持续发展,因此旅游业的经济与增长资源消耗之间的问题也越来越为人们关注。

生态足迹(ecologicalfootprint)是以生产性土地面积来度量经济规模主体的资源消费和废物吸收水平,反映某一区域对资源消费和需求状况,是一种定量测量人类对自然利用程度的新方法[2]。在旅游研究中,首先引入生态足迹理论和研究方法的是国外学者colinhunte(2002)。他首次提出了旅游生态足迹的概念,并对生态足迹分析在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中的意义进行了讨论[3];stefangossling等(2002)对非洲塞舌尔旅游业的生态足迹进行了实证研究[4]。近几年来,国内学者对旅游生态足迹的研究逐渐增多,主要是借用生态足迹较为成熟的理论和方法对旅游生态足迹进行初步研究,如章锦河、张捷(2004)从旅游交通、旅游住宿、旅游餐饮、旅游购物、休闲娱乐和游览观光6个方面构建了旅游生态足迹的模型,并以黄山市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5];席建超等(2004)从生态占用方面对北京市入境游客的旅游生态占用进行了初步探讨[6]等等。从相关文献来看,目前的研究着重探讨旅游生态足迹概念以及其模型构建,而基于旅游生态足迹来分析旅游经济增长与资源消耗之间关系的研究较少。因此,笔者综合运用生态足迹与协整理论结合的方法,来探讨旅游地经济增长与资源消耗均衡关系,这对旅游地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际意义。

二、研究方法

(一)旅游生态足迹计量模型

1、生态足迹及模型。生态足迹模型的计算基于两个假设:人类可以确定自身消费的绝大多数资源、能源及其所产生的废弃物的数量;这些资源和废气物的量能折算成生产和吸纳这些资源和废弃物的生物生产土地面积[7]。在生态足迹计算中,各种资源和能源消费量被折算为可耕地、草地、林地、建筑用地、水域、化石能源六类基本的生物生产土地面积,将六类具有不同生物生产力的生物生产面积加权求和即为生态足迹。在加权求和过程中,需要将各类生物生产面积乘以一个均衡因子,某类生物生产面积的均衡因子等于全球该类生物生产面积的平均生态生产力除以全球所有各类生物生产面积的平均生态生产力[8]。其基本公式如下:

(1)式中,ef为总的生态足迹;n为人口数;ef为人均生态生态足迹需求;i为消费项目的类型,i消费和投入的类型;aai为人均第i种交易商品折算的生物生产面积;ri为第i类土地的均衡因子;ci为第i种商品的消费量;pi为第i种消费商品的全球平均生产能力。

2、旅游生态足迹及模型。衡量一个地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程度,迫切需要一个可信度高的指标。根据旅游者的消费特点,旅游消费包括:交通、住宿、饮食、购物等,所有旅游者的消费总和就是当地的旅游总收入。旅游总收入在地区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例称之为旅游业对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率(r),即r=旅游业总收入/国民生产总值。则该地区的生态足迹与贡献率的乘积即为该地区的旅游生态足迹。地区旅游者生态足迹的计算模型如下:


(未完,全文共5063字,当前显示1418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