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下旅游脱贫策略初探
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11月到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作出“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2015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贵州省,强调要科学谋划好“十三五”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并提出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作为有别于传统扶贫的精准扶贫,是主张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在新常态面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有诸多的不便与阻碍,而坚决实现该目标的难点在于民族地区、农村地区。贵州省p市既是三线建设下塑造的一批典型的资源型工业城市,又是苗、彝等多民族的聚居地,资源型工业城市的转型压力与民族地区的贫困现实共同制约着该地区的发展。麻国庆(2013)曾提出“在工业化的进程中,生态文明的多样性遭受了严重侵袭,族群的文化体系也在随之转变。由于生态问题与发展、扶贫等问题的紧密联系,工业化背景下的生态文明也正是一场文化的再造”。伴随着《“十三五”规划》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以及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推进,民族地区迎来了旅游开发上前所未有的机遇。但是企盼通过“民族文化旅游”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实现转型发展、全面脱贫,依然有较多困难,大部分这些困难又是以n乡为代表的广大民族地区都会遭遇的。为此,笔者立足于精准扶贫视阈并以n乡旅游开发做个案研究,尝试为民族地区的旅游脱贫策略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1n乡概况与扶贫工作
1.1n乡概况
贵州省p市n乡位于六枝特区西北部,地势呈东南低、西北高的阶梯状。东与z县相邻、西与s县接壤、北抵y县,南面和东南面分别与x乡、s乡隔河相望。全乡平均海拔约1450m,年均气温13.5℃,年均无霜期265天,年日照时长约1300小时,年降雨量约1380毫升。全乡下辖9个行政村121个村民组,境内居住着汉族、苗族、彝族、回族、仡佬族、布依族等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数的40.7%。全乡目前总户数7166户25197人,其中农业人口24396人,少数民族10862人,农村劳动力12378人。产业结构上,以农业(种养殖业)为主,主要农业作物为辣椒、玉米、土豆;全乡境内除一处因修建通村公路需要而建立的砂石厂外,无矿产资源开发产业,缺乏有规模的工业及加工工业存在。自然环境保育较好,旅游资源主要由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组成,自2015年黔中枢纽水利工程建成蓄水以来,全乡被乌江上游的三岔河、拦龙河四面环绕,形成了一座83.1平方公里的“岛屿”(其中,耕地面积47061亩,地土层平均厚度超过40cm,林地面积44013亩,森林覆盖率51%),西部第一内陆岛的美誉为n乡带来了新一轮旅游发展机遇。贫困程度上,n乡现有总户数7166户25197人,作为纯农业贫困乡,所辖9个行政村均为贫困村,共有贫困户2193户6417人,其中一般贫困户1002户,3873人;低保户1124户,2473人;五保户67户71人,全乡贫困发生率为26.3%。因此,虽然依托于黔中枢纽水利工程的建设,库区经济效益却难以提升。
1.2n乡的扶贫工作
(未完,全文共5857字,当前显示1290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