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价上涨原因及金融策略
摘要。2010年以来,我国物价出现了明显的上涨趋势。究其原因主要是经济增速和投资需求扩大、通货膨胀预期以及国际因素等的综合影响。应通过深化差别准备金率、重视利率结构调整并发挥利率的市场调节机制、减少外汇储备增量以减少人民币被动投放等措施,发挥金融政策对稳定物价的作用。
关键词:物价;货币供给;利率;准备金率;通货膨胀预期
我国物价在经历了2009年的通货紧缩后,2010年开始逐步盘升,消费物价指数在2010年5月突破3%,10月突破了4%,而后又接连“破5”、“破6”,到2011年6月达到6.4%,创36个月来新高。虽然从2010年以来,我国实施了一系列稳定物价的措施,但物价还是毫无悬念地突破了3%-5%的警戒线,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物价上涨给企业生产和居民生活带来了巨大影响,因此,稳定物价已经成为我国当前最主要的宏观调控任务。
1我国物价上涨的主要原因
目前我国出现的通货膨胀具有复杂的综合性,既与我国近年的货币发放量、经济发展模式和对宏观经济的调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又有国际性因素的影响。
1.1大量的货币供给是引发我国物价快速上涨的根本原因通货膨胀归根到底是货币问题,无论是马克思的货币流通规律,还是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的通货膨胀理论模型,都清楚地告诉我们通货膨胀在本质上是一种货币现象,货币数量增加超过了流通中的货币需要量,就会引起货币贬值,物价上涨。我国广义货币m2的增长率历来较高,2002至2010年m2的年均增长率超过20%。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为了防止经济衰退、保证经济正常发展,我国采取了扩张的货币政策,使货币供应量出现了较大的增长,广义货币供应量m2的年末余额2008年为47.52万亿,2009年为61.02万亿,2010年为72.59万亿,到2011年6月末已飙升至78.08万亿,而2007年底m2只有40.34万亿。在三年半的时间里,广义货币总量增长了1.94倍。
从gdp增长率与广义货币供应量m
2相比的情况看,我国货币供应量已属于超规模发行。多年来,代表社会购买力的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长率远远地超过gdp增长率。以我国2004-2010年的情况为例,gdp增长率分别为9.5%、9.9%、10.7%、11.4%、9.0%、8.7%、10.3%,其中最高为11.4%;而同期广义货币供应量m2的年增长率分别为14.7%、17.6%、17.0%、16.7%、17.8%、27.7%、19.7%,其中最低为14.7%。可见,m2增长率远远地超过了gdp增长率,广义货币量的快速增长,成为推动物价上涨的根本原因。连续多年过快增长的货币供应量使经济运行中的货币存量和货币增量过多,对物价的推动作用不断累积和释放,造成了我国近年来“不差钱”的社会状况。可见,飞速增长的广义货币m2既给经济发展带来了货币推动力,同时也必然导致流动性过剩,物价不断上涨。
从货币供应量与gdp的比值来看,我国货币供应量也处于超规模发行的态势。在经济学领域,货币是否超规模发行往往采用货币供应量和gdp的比值来观察。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截至到2010年底,m2的供应总量达到了72.59万亿元,全年国内生产总值为39.80万亿元,广义货币供应量m2是gdp的1.82倍。西方发达国家的货币供应量和gdp的比值一般在1以下,新兴市场国家比值一般为1-1.5,我国比值明显过高。
(未完,全文共6004字,当前显示1408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