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金融业有效支持新型城镇化的思考

一、新型城镇化对于金融支持提出的新要求

(一)金融需求总量大幅增长

作为城镇化的重要推动力量,金融在城镇化进程中对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城镇化过程中实体经济的发展等方面起了很大作用。未来我国的城镇化建设还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对金融的需求也将不断释放、发展和变化。根据2010年发布的《中小城市绿皮书》推测,到2030年我国城镇化率将达到65%左右。这意味着有3亿农村人口进入城镇工作生活。保守估计到2030年社会保障和市政公共设施支出资金需求将达到40万亿。这些资金如果仅仅依靠财政是远远不足的。与此同时,财政资金的来源也逐步萎缩,主要依靠廉价征地获取财政收入的方式不具备持续性,同时2012年底中央为控制地方债务风险严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贷款总量,这都将加大财政支持城镇化建设的难度,那么,新型城镇化中的金融支持在未来则将扮演一个更为重要的角色。

(二)金融需求主体呈现多元化

城镇化的推进以及农村人口的城市转移必然带动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金融需求主体必然呈现多元化趋势。一方面金融需求主体已从传统农民扩大到农村中小企业、种养殖大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现代农业主体;另一方面需要金融支持的项目日益增多,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公共服务等,这些主体和项目对金融服务需求存在较大差异,需要金融机构提供有针对性的、多元的金融服务。

二、当前金融支持城镇化建设的不足

城镇化意味着大量基础设施建设如住宅、学校、医疗机构、公共设施等,建设这些项目除了政府的财政支持外,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必不可少。但从当前实际来看,与城镇化相适应、相匹配的金融体制还不完善,绝大多数金融资源、金融机构、金融业务集中在重点区域和中心城市,众多小城市、乡镇和农村地区长期处于金融服务链的末端,金融支持城镇化建设力量薄弱。

(一)相关配套政策措施不完善。目前在金融支持城镇化建设中,缺乏对小城镇建设有效的信贷指导和协调。还没有建立城镇化信贷操作的制度和方案,也没有开发与城镇化建设相匹配的专项贷款,更缺乏支持城镇化信贷投放的外部激励和风险补偿的长效机制。与农村金融发展相联系的土地制度改革、投资环境、司法环境、信用环境、公共基础设施服务建设等改革尚未到位。金融在支持城镇建设方面仍处于零星、散乱和自发状况,支持力度非常有限。

(二)金融机构市场定位与城镇化发展战略存在矛盾。大企业和优质客户是各商业银行争相竞争的对象,支持小城镇建设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则主要依靠农村信用社,这远不能满足城镇化发展需求。并且,大型商业银行实施的集约化经营发展战略也直接导致乡镇级银行机构网点缺失,金融支持城镇化建设存在资金供给不足、金融工具同质化问题突出、产品开发针对性不强、金融服务能力薄弱不能满足城镇化过程中的多样化需求等问题。


(未完,全文共3943字,当前显示1149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