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海绵城市建设在城乡规划体系的运用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城镇化水平不断上升,但也出现了内涝与缺水等现象。海绵城市因为具有“弹性”,能够在需要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以及释放水,可以有效缓解上述所说的内涝与缺水现象。但由于海绵城市是最近几年才提出的新概念,目前关于海绵城市的研究或制度并不是特别健全,文章首先阐述目前海绵城市在城乡规划层面存在的问题,然后说明海绵城市在城乡规划体系实施路径的研究思路,最后从总体层面和控规层面分别说明海绵城市在城乡规划中的实施路径,以希能够为目前城镇化存在的内涝、缺水、热岛效应等问题提供借鉴。

关键词:海绵城市;城乡规划体系;总体层面;控规

层面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水泥地不断取代原来的土地,绿化也逐渐被建筑吞噬,由此引发了内涝、缺水等城市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早在2011年就有学者提出构建“生态海绵”的规划理念,也有学者提出“绿色海绵”理念。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提出“海绵城市”名词,习近平总书记表示在提升城市排水系统时要优先考虑把雨水留下来,优先考虑更多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建设自然存积、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也就是说海绵城市像海绵一样,在应对自然环境方面具有一定的“弹性”,能够在需要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以及释放水。2014年10月住房和城市建设部颁布的《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以下简称《指南》)中对海绵城市提出“规划引领”的基本原则,并希望以此来规划、引导海绵城市的建成,但上述《指南》中并没有对规划中需要研究的内容和方法做出具体指示。尽管如此,2015年开始了首批16个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接着又公布了第二批14个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由此看出,海绵城市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各省各地方也都在积极探索海绵城市建设的方法。

1城乡规划层面海绵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

1.1设计方面。设计是实施的前提,在海绵城市的建设过程中,设计是至关重要的。为了保证设计的高质量,设计人员需要到地方进行实地考察,考察当地的水文、自然环境、降雨量、现有的湿地等状况,然后根据所考察的情况进行设计,设计过程中不仅需要考虑上述所考察的各个因素的具体情况还要注意整体的统筹结合,只有考虑充分整个项目设计因素,才能保证高质量的结果。但由于设计工作繁琐、设计时间过短、人力财力投入过少、设计人员水平不高等问题导致海绵城市的设计质量并不高。

1.2用地方面。海绵城市在用地方面需要各部门相互协调,以保证海绵城市设计的效果。但在实际操作中,海绵城市与需要相互协调的绿地、道路以及建筑用地等部门相互脱节,各部门不沟通、相互推脱,使得海绵城市实施效果不能达到预期。除此之外,在进行城乡规划时,往往先考虑城乡用地,然后再考虑绿化用地、道路用地,这使得在进行海绵城市规划时考虑时间过短,不能充分考虑到绿化、道路用地等因素,也就相应地造成设计偏差,以致设计效果达不到预期。

1.3规划实施方面。海绵城市规划时间长且实施需要各方面的配合,使得整个实施过程有一定的难度。规划时间长不仅造成效率低下,而且各方面考虑也并没有想象的周全。海绵城市实施过程中,不仅需要国土、水利、园林等部门的配合,也需要社会公众的配合,市政部门相互推诿是导致实施困难的原因之一;另一点是海绵城市实施过程中的噪音、占用道路等,给社会公众带来的不方便可能会引起公众的不满,从而增加城市规划部门与社会大众之间的矛盾。

2海绵城市建设在城乡规划体系实施路径研究思路


(未完,全文共4976字,当前显示1447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