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遏制校园欺凌现象法律对策

摘要。近年来,校园欺凌事件频发,侮辱谩骂、群殴打斗、拍照上网等各种形式的欺凌层出不穷,校园欺凌其形式之多样,性质之恶劣,存在之普遍需要全社会给予关注和重视。校园欺凌的主体是未成年人,校园欺凌现象的遏制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多方面的配合,本文主要针对校园欺凌的现状,总结其法制方面的归因,进而提出相关法律对策。

关键词:校园欺凌;法制;刑事责任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维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撑起一片蓝天,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然而,近年来网络频频曝光的校园欺凌事件凸显校园欺凌问题的形势严峻性和治理紧迫性,校园欺凌带来的危害触目惊心,在最初苗头的时期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带来的可能是被欺凌者继续被欺凌,或者以暴制暴,最终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愈演愈烈的校园欺凌现象,不仅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而且威胁校园秩序和社会稳定,校园欺凌现象亟待全社会关注,特别需要相关法律体系的完善。

一、校园欺凌的现状

校园欺凌广泛出现在世界各国,是全球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它不同于青少年之间偶发的打架等冲突,它的社会危害性更强。我国的法律和司法解释并没有对校园欺凌作出明确的定义,在2017年12月27日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印发《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中,对中小学生欺凌作出以下定义:发生在校园(包括中小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内外、学生之间,一方(个体或群体)单次或多次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另一方(个体或群体)身体伤害、财产损失或精神损害等的事件。[1]说明欺凌包含发生的单次或者多次、主观上的故意、表现的多种形式、损害的多个方面等四个要素,学生欺凌与学生之间的打闹嬉戏存在根本区别。

(一)校园欺凌的突出特点

1.低龄化趋势明显,据调查研究显示,小学生和初中生比高中生遭遇更高频率的欺凌。[2]在教育部2015至2016年度的统计数字中显示,中小学校园欺凌和暴力事件约七百多宗。校园欺凌低龄化上升趋势越来越明显。

2.欺凌发生相对隐秘性,肢体欺凌多发生在校园的厕所、宿舍、角落及学生回家的偏僻路上,负责校园安全的管理人员很难第一时间发现;被欺凌者受到伤害后,很多选择忍气吞声,或因心有恐惧或因害怕丢脸,而不敢告诉家长或老师,造成很多欺凌事件不被家长和老师知道

3.欺凌双方强弱关系不对等,欺凌现象大部分是由高年级学生欺凌低年级学生,多人欺凌一人,或是一方有一定“权力”的人欺负无权力的人,被欺凌者往往是一些弱势群体,使得他们当时无法反抗

4.施暴者的欺凌行为具有长期性。我们见诸网络报纸的欺凌现象大多不是发生一次两次的,而是长期存在的。据央视新闻报道的案例,一名安徽怀远县的小学副班长,以检查别人作业、学习进度为由,逼迫其他学生吃屎喝尿,收受其他学生“贿赂”几万元,一名女生甚至给的总额达到一万元,被欺凌时间长达五年。施暴者的行为大多具有长期反复性。

5.校园欺凌形式多样。据调查,在各种校园欺凌中,言语欺凌的发生率最高:有49.6%的初中生遭受过言语欺凌,

37.7%的初中生遭受过社交欺凌,

19.1%的初中生遭受过身体上的暴力伤害


(未完,全文共4088字,当前显示1313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