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水行为与节水型社区建设探析
1居民节水行为与社区制度建设
对于构建节水型社区,乃至节水型社会而言,不论是通过明晰用水权力和义务、改革原有的水资源管理体制、还是建立和实施定额水价体系,无论选择哪条途径,归根到底都必然回归到制度的层面拓展思路,其最终的实施也有赖于制度的保障。这也就意味着,节水型社区的构建过程实际上亦是一个社区制度建设的过程①。缺乏健全的制度的规范和引导,节水型社区的建设目标就无法实现。社区节水实践的成功与否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然而其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就是社区尚未建立起完善的节水规范系统。高效的制度框架可以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分配,可以协调人与水主要是居民和生活用水的关系,更可以为社区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搭建一个有效的平台。相比之下,低效的节水制度则会妨碍甚至消解社区节水努力所取得的部分成果。不相匹配的社区节水制度建设势必成为水资源管理危机的一个诱因。所以社区节水制度的建设和完善对于构建节水型社区至关重要。对于居民的节水行为而言,往往受到社区制度及规范的影响。这是不争的事实。完善的社区制度可以规范和优化居民的节水行为,强化居民的节水意识,从而杜绝浪费水资源行为的发生。在这一点上,y市社区居民持认同的观点。近七成的人表示,居民的节水行为意识薄弱与制度不健全具有某种程度的关联性。然而当问及社区制度的建设情况时,居民们的表述却没那么理想。30%的居民认为现在的社区(小区)根本没有明确的节水规定,53.8%的居民甚至不太了解、说不清是否有明确的节水规定。与此相似,46.3%的居民并不太了解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以及措施。此外还有28.8%的居民表示根本不了解。如此高的比例,不能不说y市在社区节水制度的建设和实施上缺乏足够的力度。退一步讲,即便有相应的制度,那也未能在规范和促进居民节水行为上带来实际效果。这给y市未来社区节水制度规范建设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当然,制度的安排不能单一化,仅仅通过调节水价制度来影响居民的节水行为显然是不够的。完善的节水行政制度、科技制度、工程制度、经济制度需要从整体上被建立。因为片面化、简单化的制度分析和构建会大大降低制度本身的合理性以及在实践过程中的可操作化程度[4]。
2居民节水行为与社区文化资源
居民的节水行为离不开社区的文化资源。二者的关系相辅相成。一方面居民节水行为的良性化发展有助于营造良好的社区文化氛围,帮助社区向“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转型,有利于形成独特的社区发展风格及模式;另一方面,文化资源的充分利用可以反过来促使居民逐渐养成节约用水的行为习惯,深化居民对水资源、水文化、水法规、水政策等的认识和理解,丰富居民生活的“节水内涵”。从y市节水型社区建设的立场出发,首先需要考虑的是居民们是否已然养成了节约用水的行为习惯。调查发现,在自我行为认知上,
(未完,全文共6159字,当前显示1170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