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德西效应与职校学习机制的激发

一、德西效应解析

1994年,卡梅伦和皮尔斯对101项有关外部强化、奖赏与内在动机关系的研究进行元分析,最终得到结论:从整体上而言,外部奖赏并不会削弱个体的内在动机;消极效应只发生在特定情境;如果适当使用,奖赏可以用于增强内在动机和改进表现;应该放弃认知评价理论。这份报告的发表进一步推动了关于奖赏是否会削弱内在动机的争议,以德西等人为代表的“认知学派”和以卡梅伦为代表的“行为主义学派”在学术期刊上发表了很多篇元分析报告或评论文章,针锋相对,就有关研究的方法以及结论等诸方面展开激烈的辩论。至今,辩论仍在进行中。但是,经过长期的争议后,达成了初步的共识,主要有三点:(1)在低初始兴趣情况下,外部奖赏可以增强动机和提高表现;(2)在高初始兴趣情况下,口头奖赏、非预期实质奖赏、与个体表现和能力相联系的实质奖赏能提高内在动机,而消极效应只发生在某种特定情境中;(3)不是所有奖赏都不可避免地对内在动机构成消极影响,有些消极影响是可以避免的。

二、德西效应对教育的启示

内部动机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达到更有效的学习效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自主,更有创造性,因此,怎样使外在的学习动机内化,成为教育工作中关键的一个问题。外在学习动机内化是指个体在学习中通过对事物的重要性的认识和较高的自我决定感,将学业要求转化为个体的认同经验与自我调节的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动机的内化是一个社会化过程,从外部调节到认同性调节,动机的内化程度受社会关系特别是父母、教师、和同伴等重要他人的深刻影响。通过对德西效应的学习和理解认为,在教育工作中,应正确认识外部奖赏与内部动机之间的关系,通过有效手段促使外部动机内化为内部动机,培育学生自己的内部评价体系,让学习变成自主行为,促进学生的学习。

(一)全面认识外部奖赏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所有的教育工作者,要全面认识奖赏对学生发展的影响,既看到奖赏的积极应,也要对奖赏的消极效应有充分的认识,不能迷信奖赏,在实施奖赏和激励方案的时候要有意识地避免消极效应的发生。在实践中,教师滥用奖赏与激励的情况往往很容易造成表扬的无效。尤其是有些教师将激励简单地等同于奖赏,以为奖赏都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不加分析地奖赏或表扬学生,这不仅无助于良好学习情感与态度的形成,而且,可能对学习动机构成消极影响。


(未完,全文共2925字,当前显示964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