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成人教育与精准扶贫探析
据国家2015年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有7000多万农村人口尚未实现脱贫,并将“发展教育脱贫一批”作为五大精准扶贫的重要途径。农村成人教育是我国继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无需赘言。对于实现农村全面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义重大。农村成人教育发展十分缓慢,重视程度不够,形式大于内容,如何充分发挥农村成人教育在“精准扶贫”战略中的作用,切实产生脱贫的内生动力,引导农民脱贫致富,值得我们深思。
一、农村成人教育对于推进“精准扶贫”的作用
(一)更新知识,转变旧有观念提到贫困,传统的认知主要涉及的是经济收入,不可否认,无可厚非。但是农村贫困人口的存在,与其说是经济贫困不如说是“精神贫困”。思维方式守旧,与时俱进的步伐缓慢;安于现状,进取不足的思想观念是导致农村贫困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阻碍农村社会经济文化长远发展的绊脚石。当前,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农村人口“走出去”的越来越多,增长了见识,提升了能力,改善了条件,开阔了视野,但不能否认的是仍有不少贫困人口走出去的意愿不强,究其原因,就是靠、等、要的思维在作祟。彻底摆脱贫困,走向富裕,非一日之功,脱贫内生动力不足,尤其应当注重加强对贫困人口传统落后思维的引导,这是脱贫致富的“药引”,也是“牛鼻子”。依托农村成人教育开展多方面、多渠道、多维度的引导性培训,通过树立典型、解读政策等让农村贫困人口意识到要想脱贫首先在“自我”脱贫,思想脱贫,引导贫困农民树立自力更生、变革创新观念,不论从长远来说还是近期而言,这对于改善贫困人口的经济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均有重要作用。
(二)提升农业技术打造新时代农民导致农民贫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归结起来无外乎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客观条件,如地理位置、环境资源等,二是主观条件,如地区受教育程度、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人力资本等。众所周知,客观条件对贫困人口的影响远没有主观条件那么明显。改善贫困地区的空间、耕地、能源不如发展教育,切实提高人口质量。实现贫困地区脱贫,关键还在于扶持产业,发展现代农业,这就对农民的要求更高更多,文化素质、业务技能、行为观念等都要有脱胎换骨的提升。对此,农村成人教育的内容除了积极开展农业技术与管理经营的教育培训之外,还需在创新思维的塑造方面下功夫。农村贫困人口通过教育培训摆脱贫困的例子不胜枚举,大有人在,而且是实实在在的,由此可见农村成人教育对于“精准扶贫”的推动作用毫不含糊。
(三)提高技能素质,助力农民就业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农村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改变,农村社会已经摆脱了传统同构性的社会状态,农民不再是原有意义上的农民,一般而言可分为务农、非农、兼农三种类别。同时,务农身份向非农、兼农身份的转化既是时代大趋势也是农民创收开源的渠道。当前,很多贫困人口首先存在心理障碍,不敢走出去,缺乏勇气,缺少冒险精神;另外更为重要的是走出去的职业技能缺失,俗话说,一技在手,走遍天下,这也是贫困人口难以走出去的主因,这也使得“精准扶贫”战略的实施效果大打折扣。对此,农村成人教育不但要引导贫困人口“换脑”,变革思维转变观念,与此同时积极开展技能性培训工作不可或缺,尤为必要,这有利于提高农村贫困人口的非农能力,进而拓宽创收途径。
二、以农村成人教育推进“精准扶贫”工作面临的困境
(未完,全文共4828字,当前显示1360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