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剖析高校教学管理的理想追求

摘要。高校教学精细化管理是指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以精益求精的管理态度认真落实教学细节管理,实现教学管理效益最大化和最优化的一种现代管理思想、管理理念、管理文化、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实施精细化管理是大众化阶段高校教学管理的必然要求和理想选择。坚持以人为本,注意调动广大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力戒繁琐哲学,鼓励科学创新,是高校教学实行精细化管理取得理想效果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高校教学;教学管理;精细化管理

一、实施精细化管理是大众化阶段

高校教学管理的必然要求和理想选择

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取得了伟大的历史性成就。来自教育部的数字显示,早在2002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规模就达到340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5%以上,开始步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2004年我国高等学校在校生突破2000万人,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2007年毛入学率达到23%,在校学生超过2700万,更是稳居世界第一。这是一个非常可喜的变化。但与此相伴的是,高等教育的质量滑坡问题也受到了全社会有识之士的高度关注和重视。尽管对高等教育质量滑坡之说有不同看法,但强调高等教育由数量扩张转向内涵发展的呼声确是一浪高过一浪,认为“重构大学理念,建立现代高等教育质量管理体系迫在眉睫”。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是高等教育的三大基本而重要的职能,在这三大基本而重要的职能中,人才培养显然是第一位的。近年来,大学生就业矛盾日显突出,这种现象虽说与前几年高等教育招生规模过度扩张有关,但更与我们培养出的学生质量不高、难以满足社会多样化发展的需求有关,结构性矛盾突出就非常明确地说明了这一点。解决人才培养质量问题,就必须下大力气解决我国高校专业设置偏窄、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僵化、人文精神教育不足、人才培养体系及模式与创新能力不相适应等诸多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重大问题。应该说,教育部启动的新一轮高校本科教学质量评估对于促进我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的改进和提高起到了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但是,我们不能把高校的办学质量完全寄托在某一个“质量工程”的评估上,以评促改、以评促建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做好我们平时的日常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如果说在在校生较少的高等教育精英化阶段,高校的教学管理凭着感觉和经验就足以应付的话,那么,在在校生急剧增多的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高校的教学管理仅仅凭着感觉和经验显然是难以适应的。为了提高教学管理质量,归根结底是为了提高办学质量尤其是人才培养质量,实行精细化管理就成为高校教学管理的势所必然。从某种意义上讲,实行精细化教学管理是社会分工和服务质量精细化对现代教学管理的必然要求。走内涵发展之路,就必然也必须向管理要质量,实行精细化管理则是被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理想选择。

二、高校教学精细化管理的基本内涵

精细化管理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管理文化和管理方法,最早出现在企业管理领域。20世纪90年代,精细化管理从企业延伸到教育领域,成为教育管理的一种重要理念、模式、文化和方法。

教学管理是高校教育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在高校教育管理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高校毕竟不同于企业,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因此,作为企业的精细化管理不能完完全全、原原本本地移植到高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来,而必须结合高校自身的特点善加利用,以期取得最佳的教育教学管理效果。


(未完,全文共5595字,当前显示1427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