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美术教育革新建议

高校美术教育专业的改革是一个复杂的工程,涉及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各个方面,笔者从下面几点提出自己的改革建议。

一、教学目标的科学定位

美术教育,即通过美术教育实践活动,有意识地培养大学生的审美能力及其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所谓审美能力是指学生对美的感受、欣赏和创造的能力,也称对美的鉴赏能力。主要表现为对现实的感受是否敏锐、鉴别是否准确、发掘蕴藏在审美对象深处的本质性的东西是否深刻等。美术教育的教学目标可以从三个层次去定位。

1.知识目标定位

即通过美术教育理论课教学,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美术理论、文化知识和艺术素养,使学生具备正确的审美判断、科学的审美价值、高尚的审美理想和高雅文明的审美趣味。所谓审美判断是依据一定的审美理论、标准,对客观世界的事物和艺术作品所作的饱含情感的审美评价;所谓审美价值,是审美客体所具有的能满足人审美需要、给人以审美享受的价值;所谓审美理想,是指人向往、追求的美的最好最高境界,是审美要求系统化后所形成的理想化的审美观念,是审美经验的积累和升华;所谓审美趣味,是指审美主体对某些审美对象的一种特有的喜好、偏爱的倾向。

2.能力目标定位

即通过美术教育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有高尚的审美理想和正确的审美观念;二是有对美的感受、鉴别和欣赏能力;三是有按照美的规律表现美、创造美、完成美术作品的能力。

3.情感价值目标定位

即通过美术教育,培养学生准确的审美判断、高雅的审美情趣和正确的审美价值判断。审美情趣是以主观爱好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对审美对象或爱或憎的富有情感的评价倾向。它表现为个人爱好、兴趣的差异和审美能力高下深浅的差异。时代精神、生活方式、地域环境、民族心理、习俗的差异也会带来审美情趣的差异。通过美术教育,培养起人们高雅、文明的审美情趣是美术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这样的美术教育的目标定位就从根本上克服了传统的美术教育目标定位简单化、同一化和绝对化的弊端。

二、教学内容的改革

在传统的美术教育中,技法训练是大学四年的主要内容,课堂写生与临摹占据了大部分的学时,这种教育的好处是学生的基本功扎实,技法过关。但坏处就是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不够,学生的艺术个性不明显,创造力薄弱。另一方面,对审美教育的忽视,也使学生的艺术视野不够开阔,审美能力较弱。所以,美术教学内容的改革,应在训练学生专业技法的同时,重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与创造能力。

1.构建跨学科课程


(未完,全文共3273字,当前显示1027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