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高校美术教育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对策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部分,高校美术教育应在传承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过程中发挥一定的作用。高校美术教育应从艺术传承的角度进一步考察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构造非物质文化艺术性体系;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人邀入高校美术教育课堂,注重言传身教;从艺术创新的角度传承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校中打造全新的文化遗产发展体系。

【关键词】高校美术教育;传承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对策

非物质文化遗传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部分,是我国人们的精神支柱。随着经济和文化全球化的发展,我国传统的文化或多或少受到了外来文化的侵袭,因此在此背景下建立完善的非物质文化遗传的传承体系显得尤为重要,高校美术教育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传的创新也具有重要的价值。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无形的资产,是一种世代相传,并且与人们生活有密切关系的文化表现形式,也是各种观念表达、技能知识、实物工具、手工艺术等,其中文化遗产主要包括民间风俗活动、传统的手工工艺、民间表演艺术、民间风俗节日庆贺以及民间传统实践和知识,还主要包括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出来的不同的文化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可传承性和活性态的特点,是活性文化表现的一种基因,具备着对古老生命的记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过程中主要依靠口头传授,很少有非物质型的文化遗产是由书籍保留下来的,传承者需要用心领悟,然后一代接着一代认真的继承下去,具有可发展、可继承的性质,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传承者将文化中的主要内涵传播给人们,同时在传承过程中进行进一步的创新和改革,因此可以说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化的一种活性态化石。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与高校美术教育之间存在的渊源

高校美术教育在民间艺术阶层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又由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和传播主要建立在对民间艺术研究的基础之上。我国民间艺术自上世纪70年代起就引起了较大的重视,很多美术艺术家和民俗家都全面的考察和收集了所谓民间艺术的信息和材料,后来这种趋势越来越明显,导致文艺理论家也逐渐重视起了民间艺术,比如我国著名的文学家鲁迅曾经提倡,要将新木刻与传统民间的木刻、连环画、年画以及插图艺术进行看起,其中张光宇先生和郑振铎先生就收集了许多年画,准备编辑成册,可在民间流传,因此在这种形势下,民间文化逐渐受到了人们的重点关注。1986年,在中央美术学院的杨先生提倡开创了民间美术艺术系院,给热爱民间艺术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广大的学习平台,同时也将民间美术艺术纳入了我国高校教育计划中,自此以后,也就存在了民间美术系。在1986年以后直到1989年,杨先生亲自带队,前前后后不下15次对邻近黄河地区的8个省份进行了艺术考察,同时通过努力还收集了上百件珍贵稀有的民间艺术古董,并且将这些珍稀的古董品全都放置在一个只供教学使用的陈列室,并且还带领女儿一起完成了对黄河区域的考察报告——《黄河十四走》。


(未完,全文共3785字,当前显示1211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