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高校冷链物流人才协同培养研究

摘要。我国冷链物流人才匮乏,而冷链物流教育相对滞后,教育资源稀缺,冷链物流人才的培养供给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文章在明确应用型冷链物流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指出了冷链物流人才需具备的关键能力和培养途径,并以此为导向,综合运用校企协同、校内协同、校际协同和校地协同,构建了应用型冷链物流人才协同培养模式。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冷链物流;协同培养

一、引言

冷链物流是指冷藏冷冻类商品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低温环境,以达到保证商品质量和维持商品性能的目的。近年来,环保、健康、食品药品安全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这成为冷链物流业快速蓬勃发展的动力。国家发改委于2010年6月颁发了《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把冷链物流发展提升到了国家战略。随着冷链物流业的快速发展,行业和社会对冷链物流人才的需求急剧上升。而目前我国冷链物流从业人员管理和操作水平不高,缺乏实践经验,知识结构不完整。人才的匮乏成为冷链物流发展的瓶颈。为了满足市场和行业对冷链物流人才的需求,高质量的培养应用型高技能冷链物流人才,急需明确培养目标,优化冷链物流人才培养模式。

二、我国冷链物流人才培养的现状

就冷链物流人才培养而言,目前国内高等院校还处于摸索阶段。根据调研和分析,我国冷链物流人才培养呈现出以下特点和问题:

(一)缺乏冷链物流教学实践。国内设置冷链物流专业的高等院校寥寥无几,仅有威海职业学院、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广州工商学院三所专科院校和湖北经济学院一所本科院校。其培养模式主要沿袭原有的物流管理专业培养模式,冷链特色体现不足。我国冷链物流人才培养存在着课程设置不够科学、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滞后等共性问题。课程设置主要以物流管理通用基础课程为主,仅增设冷链物流实务、食品学等课程,学生冷链理论知识和技能的提升有限。实践环节由于实训条件等原因,较少涉及冷链物流的运营管理,学生实践能力较薄弱。

(二)教育资源稀缺。冷链物流专业较普通物流专业,其专业性更强,在物流管理基础课程之上,还涉及物流管理系统工程、制冷技术、食品工程等,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很多高校不能同时具备上述相关专业,致使理论教学资源短缺,阻碍了冷链物流教育的开展。而少数综合性大学,虽然有相关专业,但由于体制等原因难以做到资源共享,致使有限的教育资源不能有效利用。


(未完,全文共3358字,当前显示967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