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制通识教育核心课程改革的思考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于高校的要求也有所改变,社会需要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对于以往习惯于传统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课程的内地高校来说,如何进行课程改革,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成为了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文章以复旦大学为例,以复旦大学课程改革的现状和必要性为切入点,分析了复旦大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的改革情况,并提出相应观点和建议,以此对复旦大学的书院制中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及课程改革进行思考。
关键词:高校;通识教育核心课程;改革
一、书院制与通识教育的定义
1.书院制
书院制,是由欧美国家大学首创,之后迅速扩展的一种教育制度。它是将通识教育(素质教育)和专才教育相结合,力图达到均衡教育目标的一种教育管理制度。现在这种制度广泛传播,我国部分高校也开始慢慢引进,并且在结合高校特色的基础上有所创新。书院制就是实行书院教育的制度体系,通过实现学生跨专业跨年级集中住宿,为学生在学校中塑造“家”的环境和氛围,以特色通识教育和系列的书院活动为载体,搭建一个促进师生、生生之间交流的有效平台,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自主以及人际交往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人生品位,以达到全人教育或称博雅教育目标。
2.通识教育
通识教育是英文"generaleducation"或"liberaleducation"的译名,在现代教育学中,通识教育的目标是在现代多样化的社会中,为受教育者提供通行于不同人群之间的知识和价值观。复旦大学的书院制改革的目的恰恰在于改变我国现有的高等教育现状,以此来弥补学生创新能力等方面不足的问题,为社会培养出适合的人才。
二、通识教育核心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目前的社会经济状况和特殊背景对高等学府培养的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对于各个学校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笔者从以下三个角度对学校应该顺应时代要求,进行课程改革的必要性进行分析。
1.当今社会的人才需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进一步融入全球化,随之而来的,是需要高等学府培养出具有开阔视野,博大胸襟的综合性人才。2005年,“当代大学生公众形象调查”的结果表明,社会民众对学生的精神面貌评价较低,普遍认为大学生“缺乏信仰”“缺乏追求”“缺乏活力”“精神萎靡不振”。而这背后反映出了高校学生管理的模式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社会对高等院校的信任度有所降低,亟需进行改革来改变现状。学校需要紧抓时代脉搏,改革传统课程模式,培养拥有多方面的知识技能,及有较高的学习和适应能力的合格人才。
2.现行课程的不足之处
虽然我国主张实行素质教育,在课程上进行了一系列的变化,比如,现行的课程制度要求学生有必修课和选修课,且必修课或者选修课必须达到一定额度的学分,跨专业选课不得超过一定额度的学分等等。这些课程开设的范围和可选择的范围有限,实践课程安排不足,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无法得到有效地激发和锻炼。不仅如此,现行的课程制度下,学校对于学生的要求相对宽松,考试设置往往较为容易,部分教师对于学生听课质量和能否有效学习到知识都不甚注意,导致高校培养出的学生质量相对不高。
3.学生自身问题
(未完,全文共4171字,当前显示1283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