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生态移民地区远程教育论文

一、生态移民地区职业教育培训的现状分析

本研究选取了位于格尔木市郊10公里处的曲麻莱昆仑民族文化村作为研究样本,笔者2011年8月前往曲麻莱昆仑民族文化村开展调查走访工作,发放调查问卷40份,回收有效问卷31份,有效问卷率达77.5%,通过深入访谈,对移民群众接受职业培训的状况及其对职业培训的认识和态度进行了解,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经过不断地合理借鉴和总结,2006以来曲麻莱移民村的职业培训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实质性的发展,但受训移民动机的复杂性,参与培训各方目的的多重性等诸多客观因素的限制,培训工作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未能解决,具体表现在:

(一)移民培训项目缺乏前瞻性,转产就业效果不够理想

调研发现,曲麻莱民族文化村部分培训项目在内容选择上缺乏前瞻性,没能够抓住人地之间的矛盾和产业基础薄弱的实际而开展,过多侧重于低层次技术技能的培训和移民政策法规的灌输;没有立足长远发展,结合新环境下的社会需求,选择创新含量高和具有较大发展空间的培训项目;管委会缺乏足够的安置渠道,移民转移就业较为艰难,接受完培训的移民,很长时间不能获得实践机会,所学技能无法提高;一些决策和职能部门把工作重心放在就业指标上,缺乏对培训对象必要的筛选和认真鉴别,导致培训对象错位。

(二)培训过程的安排不够合理,缺乏持续性的追踪机制

调查中,笔者发现由于大多数培训方并未按照移民群众的实际接受能力来定制有针对性的培训方案,培训效果低于预期设想。另外,移民培训的时间安排较为集中,实践指导难以落实:一方面,集中的培训让很多移民无法同时兼顾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他们最终只能选择放弃其中的一些培训项目,难以全面掌握培训技能;另一方面,介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现有的培训项目大多都是蜻蜓点水、流于形式,很难产生较好的效果,移民群众通过短期培训获得的技能水平难以满足竞争激烈的职场需要。

(三)移民群众的文化基础较差,培训参与不积极,培训难度较大

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牧民信息闭塞,不会汉语,缺乏和迁入地居民交流和沟通的意识和技能,这些因素都限制了职业技能培训的效果。在培训过程中,参与培训的移民群众很多都表现出消极情绪,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一方面,受传统文化的影响,移民往往排斥服务类的行业,不愿意从事和接受与之相关的培训;另一方面,部分移民群众并没有以一个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职业培训,思想包袱过重,没有把培训和未来的生计、事业发展联系起来。

(四)培训资源整合不力,就业合力机制不够健全

文化和职业培训非市场渠道和参与者的单一是影响移民培训工作效果的重要因素。目前组织和参与移民培训的主体机构通常是由国内外非政府组织或是民间自发的志愿者组成。在培训项目开始之前,虽然培训主办方也会就培训意向和培训内容与移民群众或是基层管理机构进行沟通和协商,但碍于组织工作的专业性,培训效果往往差强人意。另一方面,生态补偿机制的缺失和资源整合的不力使得移民培训保障机制无从建立,培训经费无从获得,从而也就无法通过市场渠道选择和定制适合牧民特点的培训项目。

二、现代远程教育参与生态移民职业培训的必要性

现代远程教育通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把优质的职业教育资源送到移民村,让移民人口也平等地享用优质的教育资源,达到提高自身科学技术能力和人文社科素养,他的发展给生态移民地区的职业培训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同时也增强了移民群众生计转型和社会适应的能力。

(一)远程教育多样而灵活的授课方式能使培训课程更具针对性,满足移民群众职业培训的特殊要求


(未完,全文共4915字,当前显示1445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