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职业教育体系建立的障碍

一、政府行政权力过度

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职业教育以中等职业教育为主,高等职业教育的主体是少数地方性大学。20世纪90年代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为适应技术水平提升的要求,大力发展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事业,1994年教育部提出了“三改一补”①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方针,使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1998年教育部又提出了“三多一改”②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政策,高等职业教育规模进一步扩大。1999年1月,教育部、国家计委联合出台了关于印发《试行按新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举办高等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其中又提出了“三不一主”政策③。2000年,教育部又把设立高职院校的审批权下放到省级人民政府。之后又出现了高职学制三年改两年、一年实践期、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由“产学研结合”变为“产学结合”等新的高等职业教育政策。对此稍作分析即可发现,在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政策的外显目标下,实质上蕴含着隐性的“限制性”甚至“歧视性”因素。比如“三改一补”政策中,“三改”的三类学校都是中国高教系统中最薄弱的环节,地位低、影响小、条件差,将其改办成高职必然造成先天不足和后天营养不良的必然后果,不能完全承载新型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科学发展的重任。“三不一主”政策更是表现出政策价值取向与目的的背离,让新生的高等职业教育承担高等教育市场化改革的先导责任,其结果应该可想而知。

本科生每年3000~4000元左右的学费,高职生承担的学费竟高出其1.5~2倍以上。三年学制改为两年学制也是在没有经过科学论证和改革实验的情况下就予以实施的一项政策,等等。这些看似鼓励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既缺乏对高等职业教育规律的尊重,又弱化了市场的调节作用,剥夺了社会积极有效参与的途径,是典型的政府行政权力过度,阻碍了高等职业教育的科学发展。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广大高等职业教育实践工作者,以其崇高的责任感和高度的事业心,仍然开创了一片高等职业教育的新天地,办出了特色,创立了品牌,服务了社会。但是,随着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入,依靠信念和热情推动发展的效果必然逐步减弱,高等职业教育的深入发展必然需要科学的理论支撑和理性、科学的管理。用行政思维举办高职,必然造成高职价值的失落、特色的丧失和水平的低劣。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自然应该遵循现代大学制度,应由政府、大学、社会机构和个人等相关利益者组成的多元主体,分别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参与大学治理。政府应通过财政拨款、政策导向等宏观管理手段监控大学的发展方向和质量。而大学应通过自主决定自身的发展定位、发展特色、发展方式,通过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来协调各相关利益主体(政府、市场、社会)的关系,谋求自身的发展。因此,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必须尊重职业教育规律,正确处理好政府、市场、社会与学校、学生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不同主体在不同领域的作用。

二、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


(未完,全文共5245字,当前显示1214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