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推广奖励机制构建思索
搞好林业推广工作,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是解决“三农(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是国家对林业实行扶持的一种形式。据报道,近年来我国林业科技推广率为30%,林业科技成果的贡献率为10%,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林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水平很低(据国外统计资料,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60%是依靠科技进步取得的)。这种现象同我国林业推广体系的运行体制,尤其是与推广人员的激励机制关系密切。林业科技成果的转化要靠推广人员的工作去实现,他们是林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倡导者、传播者、实施者,因而,把推广人员管理放在推广管理的核心位置,重视推广人员的多层次需求,激发内在动力,充分调动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使现代推广理念和技术资源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本文试从行为科学的理论人手,从人本化管理中初步探索林业推广人员的激励机制构建,谋求它在林业推广系统运行中的作用与价值。
一、激励机制的内涵
机制一词,原指机器的构造和原理;用于对有机体的研究时,指有机体的构造、功能和相互关系;根据系统学的观点,所谓机制是指系统内部各子系统、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形式及其及其运动原理和内在的、本质的工作方式。这样,我们可以把激励机制定义为:在推广组织系统中,激励主体通过激励因素与激励对象(或称激励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或简单的说,是在推广系统中用于调动推广人员积极性的所有制度的总和。激励机制的内涵就是构成这套制度的几个方面的要素。基于人本化管理的激励机制主要贯穿于自身欲望的激励和外界条件的激励两个对应关系中。自身欲望的激励因素包括创造欲、成就欲、尊重欲和自我发展欲四个方面,与其对应的外界条件的激励因素包括自主性、薪酬体系、群体环境、晋升机制四个方面。因而,我们重新倡导人本化管理,并在前人思想的基础上赋予人本化管理以新的内涵:人本化管理是能够推动和促进推广组织学习与人的自我超越的管理,是实施激励机制的前提。
(一)、关于激励激励是当今人力资源管理中一个受到普遍重视的问题,在人本化管理中被公认为管理的核心问题。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奋斗目标是由人的需要决定的,人的需要产生动机,动机支配行为,激励的实质通过一定手段和途径激发人的内在动力,是利益的调节和行为的激励。推广人员的积极性高低,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及内在的承受力的作用而不时地变动着。内在积极性程度只有通过观察人们所表现出来的行动和工作绩效来判断。推广人员的积极性一旦被激励出来并达到相当高度,其绩效可成倍、甚至十倍、百倍地提高。推广人员作为推广的主体对象,在从事推广工作中,既需要自我激励,又需要得到来自同事、群体,特别是领导和推广组织机构方面的激励。激发推广人员的行为,是推广工作中最佳的管理手段,也是推广管理的系统工程,其目标是达到激励的效果及可持续性。因此,在推广工作中有必要研究激励机制的本质、作用及实施原则等问题,使其达到推广管理的理想目标。
(二)、激励机制及其作用性质激励机制是通过一套理性化的制度反映激励主题客体相互作用的方式。激励机制的内涵就是构成这套制度的几个方面的要素。激励机制一旦形成,它就会内在的作用于推广系统本身,使推广系统的机能处于一定的状态,并进一步影响着系统的生存和发展。激励机制对系统的作用具有两种性质,即助长性和致弱性,也就是说,激励机制对推广系统具有助长作用和致弱作用。
(未完,全文共5590字,当前显示1413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