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一、林业发展取得的成就
(一)造林绿化成果显著。上世纪50年代以来,大安市先后实施了西满防护林、三北防护林、防沙治沙、退耕还林等大型生态建设工程。60多年来,累计完成各类造林138.7万亩。到2013年底,实际保存面积6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9.3%,形成了比较完善的防护林体系。一是农田防护林初具规模。全市现有农田防护林11.4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8.6%,构成大小网格5万多个,基本实现了农田林网化。二是防风固沙效果显著。全市现有防风固沙林42万亩,固定流动、半流动沙丘400多个,堵住风口13个,有效地控制了沙地蔓延。三是“四旁”植树取得一定成效。积极引导群众利用路旁、渠旁、屯旁、宅旁空闲地植树,现在全市“四旁”植树有1000万余株。
(二)林业三大效益明显。一是生态效益。通过林业重点工程的建设,基本上形成了带片网、乔灌草相结合的多功能防护体系,构建了绿色屏障,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结束了“沙进人退”、“三刮四种”的历史,全市132万亩耕地、354万亩草原得到了有效保护,成为粮食增产的主要因素之一。二是经济效益。目前全市森林蓄积量为208万立方米,按65%出材量计算,可产木材135万立方米,价值6.75亿元,而且活立木蓄积量年平均以5%左右的速度递增,即每年可增值3375万元。三是社会效益。森林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保护农田、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生态环境是最主要的社会效益。除此之外,林业系统三个国有林场、两个国有苗圃安置1255人就业;全市53个私营木材加工厂安置300人临时就业;培育苗木、采伐林木、中幼林抚育、林木管护、护林防火等每年需要雇佣5000多个临时工。
(三)国有场圃作用突出。安广林场、大岗子林场、舍力林场分别建于1959年、1971年、1983年,两个国有苗圃都也都成立于上个世纪50年代。多年来,“三场两圃”以其雄厚的技术优势,一直发挥着生态修复和建设主力军的作用。三个国林场累计营造人工林45万亩,两个国有苗圃累计培育优质苗木3亿多株,为保护我市生态安全,提升人民生态福祉,促进绿色发展,应对气候变化作出了突出贡献。
二、林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未完,全文共3185字,当前显示907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