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农村经济发展中金融排斥问题探析

一、金融排斥的内涵

金融排斥即直接或间接地排斥穷人以及弱势群体享用主流零售金融服务。金融排斥的内涵产生于上世纪90年代,当时金融监管相对宽松、信息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金融资源逐渐向富裕地区转移,导致了低收入地区的地理可及性障碍。当时的主流金融服务,基本上不将低收入群体纳入考虑,导致了贫富差距加大。贫困地区、穷人难以获得银行信贷,只能去借高利贷;由于主流的保险服务不对这些群体开放,很多家庭难以有效地规避社会经济风险。这个时期,学者们针对金融排斥问题的界定、研究侧重的是地理学分析。而随着金融排斥问题的复杂化,人们在研究金融排斥问题时,除了地理因素外,还引入了社会经济、金融市场等因素。

二、农村金融排斥问题分析

我国农村金融排斥问题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农村金融机构过少

农村金融排斥最初最为明显的诱因就是地理排斥,而现在这个诱因仍然十分突出。在城乡二元结构下,农村金融网点过少,要获取金融服务要去金融机构集中区域,期间花费大量的时间、成本。2013年银监会发布了《中国银行业农村金融服务分布图集》,其中显示,我国平均每个县仅有银行网点50余个,其中大部分在县城,真正服务广泛农村地区的银行网点很少,大量的乡镇甚至都尚未设立网点。农村缺少金融机构,提供金融服务的主体是信用社,其他金融机构寥寥,淡薄的金融服务提供者以及单一的金融服务,难以满足农村经济发展需求,是限制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

2.金融机构促发排斥

农村金融网点比较少,金融从业人员偏少,这使得这些网点只得采取单一的营销策略。而这种策略也对一些经济主体产生了排斥。此外,农村金融市场缺乏竞争,这使得金融机构的“定价权”缺乏制衡,金融服务的成本较高,一些网点大幅提高利率,使很多有需要的经济主体被疏远、排除。

3.条件性排斥教显著


(未完,全文共2657字,当前显示758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