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推动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发展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新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信息化、市场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贯穿于现代农业的全过程和各个领域。大力发展信息产业,推进农业农村经济信息化是目前新时期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六大、十七大明确指出“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并把“大力推进信息化”作为21世纪前20年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自2005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在连续下发的6个中央一号文件中均明确提出了要“大力发展农村信息”的重要内容。农业部、科技部等有关部门连续多年实施了“金农”工程和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等工程,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水平迅速提高。但同欧美、日韩等国相比,我国在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平台创建、处理和共享以及在市场信息分析、预警及3s技术应用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数字鸿沟”造成的差距成为中国继城乡差别、工农差别、脑体差别“三大差别”之后的第“四大差别”。因而,加快推进农村信息化,大力提高农村信息化服务水平,无疑已成为当前农业农村经济管理和建设中的一个战略性问题。

1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含义

1.1农业经济管理

农业经济管理是指对农业生产总过程中生产、交换、分配与消费等经济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控制、协调,并对人员进行激励,以达到预期目的的一系列工作的总称。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农业经济管理是国家领导和管理农业发展的重要方面。其主要任务就是要按客观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的要求,在农业生产部门中合理地组织生产力,正确地处理生产关系,适时地调整上层建筑,以便有效地使用人力、物力、财力和自然资源,合理地组织生产、供应和销售,妥善地处理国家、企业和劳动者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调动广大农业劳动者的积极性,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对农产品的需要。主要内容包括:在科学预测基础上,正确制定农业经济发展战略,编制农业发展计划;在农业区划基础上,进行农业地区布局,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合理开发利用农业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物质技术资源和财力资源;建立合理的农业经济管理体制,确定农业生产经营中各方面的责、权、利关系以及分配中的积累与消费关系;正确地组织农产品的商品流通;综合运用各种经济手段,调节农业经济活动;全面评价农业经济效益等。

1.2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

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是指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的新成果,全面实现各类农业信息与知识的获取、处理传播和合理利用,加速传统农业的改造,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管理决策水平,促进农业持续、稳定和高速发展的过程。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离不开市场化。信息维系着现代农业的各个领域和全部过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同时,将现代信息技术引入到农业科研、生产、经营管理系统中,对传统农业进行改造,加速农业产业的升级,走农业信息化的道路是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2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重要作用

2.1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措施

农业信息化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农村社会、经济、科技、教育、文化等诸多方面。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和推进,有利于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农民收入。有利于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在广大农村地区共享,促进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农村疾病防控信息系统、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等工程,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丰富农民文化生活,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2.2是实现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


(未完,全文共4495字,当前显示1428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