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土地整理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摘要。土地整理工程是涉及资源环境、社会经济、政策制度的一项系统工程,对于保障粮食安全、缓解人地矛盾、促进城市化进程和经济发展有重要的意义。该文通过综述土地整理的背景意义、工程类型、特点、国内外的发展历程,以及土地整理工程对项目区水体、土壤、植被、大气、生物等环境要素产生的影响,明确了土地整理工程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辩证关系,为科学开展土地整理活动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关键词:土地整理;生态环境;研究进展

1前言

近年来,受城市化、工业化、人口扩增因素的影响,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已跟不上社会发展的进程,土地整理成为了使用有限的土地资源维持社会协调发展的主要方式。土地整理是指在一定区域内,采取行政、经济、法律和工程等手段,依据土地利用规划,对土地利用进行优化改良,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的实践过程[1]。本文基于详细综述土地整理过程的发展历程与相关环境生态保护研究工作现状,辨析土地整理活动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焦点问题,分析影响因子及机理,提出土地整理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新理念,为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和产出率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确保社会、经济、环境三大效益良性循环。

2土地整理工程的背景与意义

2.1工程背景。随着城乡经济建设发展,保护耕地安全成为了中国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时期占用耕地搞建设,人地关系高度紧张的基本国情是不可避免的。土地整理包括土地平整、道路、农田水利与防护林等工程。在对土地整理的理论(人地协调理论、可持续利用理论、土地供给理论、景观理论)、技术(农田工程技术、生态环境保护工程技术、农业治理技术、沉陷预计技术)、潜力分析方法、运行机制等的研究方面我国仍处于逐步完善的阶段。

2.2工程目的。现阶段土地整理工作应实现以下3个方面的目标[2]:增加城乡建设用地、农用耕地的面积,促进土地资源总量的动态平衡。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促使土地关系与土地生产力协调发展。提升土地的综合生产能力,以生态可持续发展为前提达到一定水平的经济效益,从而改善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

2.3工程意义。合理分析项目区域土地整理对植被、水资源、土壤、生物等环境要素产生的不利影响,其意义在于:将现有土地整理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针对土地整理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避免项目施工过程中环境要素受到更多的危害,从而形成更加合理、集约的土地利用结构,以满足社会资源高效利用发展的需求。

2.4土地整理的特点。土地整理工程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整理过程需要土地、水利、农业、林业、交通、气象、环保等多部门的协调配合。这一复杂的工作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呈现出以下4个显著的特点[3]:(1)空间尺度性。景观格局与生态功能的产生、演变均处于特定的时空尺度范围内,具有一定的尺度依赖性。(2)影响过程的动态性。不同时期土地整理的内容目的各不相同,项目参考依据不一,建议综合实际因素,借鉴国内外成功案例的经验,丰富土地整理的内容。(3)影响因子的地域性。各地区区域跨度大,应依据不同自然资源条件,提出合理方案。(4)整理目标的多元性。土地整理注重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高效循环的生态效益,以及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

3国内外土地整理研究进展


(未完,全文共6190字,当前显示1326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