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及创新

一、制约江苏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因素及原因分析

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是生态学理论同社会关系和政治权力的有机结合,从此生态文明不再只是理论探讨的话题,而且也成为一种制度建设实践。近年来,江苏立足自身实际,紧密围绕中央要求,在“生态省”和“两型社会”构建过程中,积极进行体制与机制创新,就节能减排、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生态修复等方面做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在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由于全省经济发展方式尚未从根本上得以改变,加之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推进,资源环境压力依然突出,节能减排任务更加艰巨。对这些因素带来的影响需要作深入的分析,以便更好地把握机遇,应对挑战,促进江苏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资源环境的瓶颈约束

从江苏省情看,资源环境的约束进一步强化。江苏省人口密度全国最大,人均环境容量全国最小,单位国土面积工业污染负荷全国最高。在现阶段,经济总量的增加,不可避免地导致污染物排放的增加。同时,人口的持续增长,导致资源环境消耗也在逐年加大。尽管江苏不断加大治理力度,但污染总量居高不下,社会排污总量超过了环境容量。民众对环境质量满意率不高已成为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瓶颈制约,建设生态文明、全面改善城乡环境质量,任重道远。

(二)政府层面的体制机制性问题

对政府的政绩考核过于依据经济指标。江苏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成就卓著,对国家的贡献率不断增长。但由于过分依据经济指标的政绩考核方式使得江苏的省市党政领导在实际工作中不可避免地追求经济增长指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往往被异化为以gdp为中心,这导致部分党政领导一味地追求gdp的增长,而忽视资源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当然也就丧失了资源环境保护的积极性,更有甚者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短期的所谓快速增长。资源环境的相关管理体制和机制不健全。政府常常只注重经济的片面发展,而在资源、环境的开发使用中对其经济、社会和生态价值等方面注重不够,许多资源的价值被严重低估、贱卖或被无偿使用,导致资源浪费和环境的破坏。政府的环保政策缺乏连续性和协调性,不能形成相互配套的长效机制。同时环保领域财政投入长期不足,环境治理费用有限,根本满足不了因为经济发展而对于环境破坏修复所需要的费用。另外政府的现行管理体制中环保部门的权力有限,体现出对环境保护不够重视。例如在新建项目环节,环保部门在项目的立项、规划中缺乏应有的主导权、监督权,难以发挥环境评估在地方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地方环保部门的人、财、物都受地方政府管理,环境监督的作用受到严重制约,其职能发挥更为有限。资源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不完善。江苏近年来虽然对资源环境的保护力度不断加大,已初步形成了一系列资源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但总的来看,资源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制度建设工作与环境保护的实际诉求之间还存在很大差距,资源环境保护工作没有真正走向法制化和规范化的轨道。法律、法规的政策性配套不够完善,加之一些制度的可操作性较差,现实中违法成本太低,就容易滋长执法不严和有法不依的乱象。同时,由于法律、法规和相关制度对各级政府决策的刚性约束不强,缺乏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责任追究和奖惩考核制度,使得资源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功能难以真正发挥。

(三)认识和实践中存在许多误区


(未完,全文共7333字,当前显示1349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