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海绵城市建设及应对措施

摘要。一直以来城市水环境都是人们热议的话题。直到上个世纪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率先实行了各自的城市雨洪管理体系并在各个地区得到了显著的成效后,这个问题才慢慢得以解决。中国自2012年海绵城市概念提出后,全国众多城市积极参与建设。黑龙江省在2015年也加入到了这个行列中,但由于地理,经济等条件因素限制一直进度缓慢。因此根据对当前黑龙江省在建设海绵城市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的分析,希望能够通过人才引进,完善海绵城市建设体系等措施来探索出一条符合区域发展的海绵城市建设道路。

关键词:海绵城市;黑龙江省;应对措施

从古至今,旱灾、洪灾一直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近年来由于温室效应等环境问题的出现更加剧了灾难的发生,自此也引发了人们对城市水环境问题的重视。2014年,国家宣布建立“海绵城市”并在2015年与2016年分别公布了海绵城市第一批与第二批试点城市[1],见表1。由于有限的治理能力和缺乏相关知识和经验的限制一直收效甚微。目前海绵城市建设多集中在南方及中部地区,而对东三省的研究较稀少。因此,文章通过与其他建设的海绵城市进行对比,阐明黑龙江省建设海绵城市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1国内外海绵城市建设

在城市雨洪管理理念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美国的低影响开发(lid);英国的可持续发展排水系统(suds);澳大利亚的水敏感性城市设计(wsud)等,具体措施见表2。虽然海绵城市这个概念是近几年由国内提出的,但在早些年间,许多国内外的发达地区已经率先进行了有关海绵城市的研究。比如深圳大学在2012年7月建设了土木结构实验楼,该楼的设计有很多都是lid设施,在2014年5月的特大暴雨中深圳大学校园内严重积水,但土木结构实验楼lid设施周边区域没有任何积水[2];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南澳大利亚的城市阿德莱德由于城市发展迅速而采用水敏感的城市设计原则,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城市化带来城市径流增加,并降低发生洪水的风险。为了通过含水层来储存和改善低盐度雨水提出了管理含水层补给这一概念,它的使用也恢复了咸水含水层的灌溉能力[3];再比如华盛顿特区的阿纳卡斯蒂亚河滨水项目,该项目是通过对水的规划设计使城市社区中的建筑,公园更加贴近自然;同样在美国的西南部地区,由于气候逐渐变暖,地区社会经济和自然系统可能会受到更强烈的极端降水影响并可能导致水中溶解物和营养物质流失加快从而影响水质。为了保护这个生态敏感地区,对城市的整体设计是迫切的。所以这个地区通常采用绿色屋顶方案,并建设雨水收集系统、拘留池、媒体过滤器和植被/缓冲区[4]。

2黑龙江省建设海绵城市所遇到的问题


(未完,全文共4105字,当前显示1092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