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内部控制在医疗设备管理中的应用

摘要。文章以《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为依据,分析设备管理各环节中存在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降低设备生命周期的各个关键点的风险,借助信息化的整合手段形成高效的内部控制体系,提高医院的设备精细化管理水平。

关键词:内部控制;医疗设备管理;医院

内部控制是相对于外部监管而言,强调单位为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订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自我管控,主要由内部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督等要素构成①。医疗设备在医院总资产中占有较高比重,加强设备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是医院运营管理中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更是增强医院为患者的服务能力和医院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但由于历史原因和设备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导致医院设备管理账实不符现象时有发生,“家底”不清楚,存在国有资产流失的风险。为了更好地管理医院的设备资产,笔者所在的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十堰太和医院,利用内部控制的基本理论分析设备管理的内部环境和各业务流程节点的主要风险,并对关键控制环节采取内部控制措施。

一、医院资产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风险及分析

1.医院组织机构设计缺乏内部控制意识。设备管理的组织机构及内部岗位设置未实现不相容岗位分离,不能实现岗位间的相互牵制监督。各环节内部授权审批层次和流程模糊,导致权责不一致,容易发生腐败风险。

2.医疗设备管理各环节上存在的内部控制风险。(1)预算管理形同虚设,存在设备采购无预算或超预算执行的现象,无法起到管控作用②。(2)采购设备缺乏可行性分析,在缺乏市场调查和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盲目购置盲目追求先进性导致功能闲置,资金不能发挥高效率。(3)设备在财务管理中明细账和财务总账相脱节,财务信息相对滞后,存在账物不符现象。(4)设备使用环节缺乏监督,未定期进行实物盘点,维护保养不足导致设备使用效益不高。(5)对设备报废处置管理认识不足,资产处置过程简单随意,缺乏对医疗设备报废从申请、鉴定、报批、审批、处置及再利用等各环节过程的精细化管理,导致国有资产流失风险。(6)信息与沟通手段不匹配导致的内部控制效果低下。设备购置预算、采购申请、合同审批及报废申请等业务都在医院财务系统外进行,主要以纸质单据进行审批,审批周期长、流转效率低,对于历史数据的查找和分析比较困难,在技术手段上难以为实现内部控制的提供高效的技术支撑。

二、在医院层面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根据《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资产管理办法》的要求,以《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为依据,结合医疗设备自身的特点,将设备配置、设备使用、设备盘点、设备处置4个环节进行内部控制设计,要求在该环节的岗位设置上要实现分享和制约机制,如下图所示:


(未完,全文共3907字,当前显示1120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