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思考
一、传统经济责任审计
所谓经济责任审计就是审计机关对企业经营者任职期间财务收支、重大经济决策、内部控制制度、个人廉政情况等应当负有经济责任进行的监督和评价活动。目前,对于国有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主要包括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审计、企业经济效益的审计、企业资产质量的审计、企业重大经济事项决策情况和经济事项审计、内部控制制度的审计、企业管理情况的审计、企业经营者个人遵守财经法规和廉政规定情况的审计。根据上述审计内容也确定了相应的审计指标,包括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定量指标主要是经营成绩、财务实力、资本保值增值、社会贡献水平、成长能力、资产质量与使用效率、遵纪守法情况等分析评价指标以及其他指标。定性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基础管理水平、财务管理内控制度、企业经营发展策略、技术装备更新水平、产品市场占有率等分析评价指标。从上述评价指标我们可以看出在对国企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更加注重的是从财务指标的角度进行评价,相对而言对于其他指标有所忽略,而且在企业经营者个人遵守财经法规和廉政规定情况的环节也相对薄弱,引入的指标也相对较少。
二、国有企业改革的政策走向及风险分析
(一)国有企业改革的政策走向。
1.国有企业分类改革。本次国企改革重点任务的第一项就是国企分类,本轮国企改革将国企分为公益类与商业类两类,其中商业类包括主业处于充分竞争行业和领域的商业类和主业处于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主要承担重大专项任务的商业类两种。公益类央企的最新定义是以社会效益为导向,以保障民生、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为主要目标的企业,产品或服务价格必要时可以由政府制定,发生政策性亏损时政府给予补贴。在此分类基础之上,对混合所有制改革、国有企业绩效改革、国有企业薪酬改革进行了分门别类的规范。
2.国资监管以“管资本”为主。改革完善现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目标就是要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实现经营权与管理权的分离。改革的重点是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从而明确国有资产所有权与企业经营权的职责边界。这种制度设计将改变以往国有资产监管机构直接对所监管企业履行出资人权利的运作模式,而改由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对所授权的国有企业履行出资人权利。
(二)国有企业改革的风险分析。
(未完,全文共3579字,当前显示947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