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文学批评理论的诞生与建构透析

论文摘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从把妇女视为被动的受害者到具有主体性的能动者、从男女二元对立到多元的性别观、从自人中心到后殖民女性主义等等的发展阶段,由此可见,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的发展经过了不断的创新、挑战、质疑与突破,这种批评理论所具有的生产力和思想活力,同时该理论也存在不成熟、不完善的地方,如对女性语言、女性风格的探讨尚无定论,对文本意识形态的强调使之缺乏美学分析等等。

论文关键词:女性主义;性别歧视;受害者;主体地位

20世纪是文学批评理论百花齐放、竞相争艳的世纪,新的文论思潮和流派层出不穷,呈现出纷繁复杂、丰富多彩的局面,其批评方法、内容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正如当代美国文学批评家乔纳森·卡勒所指出的:当代文论的特征是绝对的、单一的权威和权力中心已不复存在,文学批评者以多元化为指导思想,推翻传统上一贯主张的批评角度的客观性和普遍性,重新评估历史的经验和价值观念,重新认识知识传播过程中的政治运作问题。女性主义理论就是当代文学批评理论潮流中影响最为广泛、最有活力的思潮之一,其产生、发展的根源是西方妇女运动。

朱莉娅·克里斯蒂娃把西方妇女运动划分为三个阶段(或三次浪潮):第一阶段“自由女权主义”阶段,强调女性作为平等的参与者加入既定社会秩序的权力,在“普遍化”的背景下考虑女性问题;第二阶段“差异女权主义”(或激进女性主义)阶段,强调女性内在固有的积极性,摒弃社会秩序,主张建立一种女性能够摆脱男性影响而生存的社团或群体;第三阶段则是在后现代背景下形成的当代女性主义理论,把“平等”与“差异”、“男/女”对立的二分法作为强制的形而上学范畴,女权主义的目标必定致力于发展一个超越男女性别对立的社会。

第一次浪潮出现于19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20年代,与法国大革命和美国废奴运动有关,为妇女争取与男性平等的工作权、选举权、教育权等自由权利。就是在这个时期出现了“女权主义”(femi—nism)一词,女权主义意味着妇女解放,是一种男女平等的信念和意识形态,最早出现在法国,后传人英美,逐渐流行,“五四”时期传到中国,20世纪60年,随着妇女运动向语言、文化、文学方向的倾斜,国内目前学界多把英文feminism译为本“女性主义”,从性别研究两性权益关系及其多元化的意义。到20世纪20年代,女性们追求与男性平等的政治权这一目标基本实现。

妇女运动的第二次浪潮发生在20世纪60~70年代,兴起于美国,是与民权运动、反越战运动等政治风潮相伴而生,其基调是要消除两性差别,注重社会性属的考察,分析了性属所造成的性格的差别。

在运动中妇女认识到性别的不平等不仅存在于政治、经济与教育等社会生活领域,女性受压迫的根源在于文化对男尊女卑的制度化,改变现状的努力应该从改变根深蒂固的文化出发。1970年millett完成《性政治》,该书出版后,妇女运动的第二次浪潮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性政治”这个术语日益成为女性主义理论、性别研究与文化批评中的一个重要词汇,女权主义者开始重视研究“父权/男权”制度如何对女性实施压迫,从此,女权主义文学批评得以蓬勃兴起和向多元化发展。


(未完,全文共8304字,当前显示1290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