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和谐社会人学内涵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在《中共中心有关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明确提出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党执政的重要目标。深入探究和谐社会理论就不难发现,和谐社会是一种新型的和传统的“物本”发展观迥异的社会发展观念,它有着深厚的人学底蕴。

一、和谐社会是对传统“物本”发展观的反思

“物本”发展观是传统社会的发展理念。其主要特征表现为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单纯追求经济增长、开发自然资源、提高科技应用水平等经验事实。一方面,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每年平均以惊人的8%的速度增长,但另一方面,漂亮数字背后,也隐藏着诸多新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摘要:

1.贫富差距拉大,社会阶层分化。有关中国经济发展,世界银行2003年在《中国摘要:推动公平的经济增长》的发展报告中称,现在回过头来看,对中国经济发展有两个低估摘要:一是低估了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二是低估了中国经济增长过程中收入不平等扩大的程度。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以基尼系数反映的居民收入总体性差距逐年拉大,已经超过国际公认的承受线。我国目前基尼系数为0.45,占总人口20%的最贫困人口占收入或消费的份额只有4.7%,而占20%的最富裕人口占收入或消费额的份额高达50%①。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1990年城乡居民收入之比为1∶2.2,1995年为1∶2.71,2000年为1∶2.79,2001扩大到1∶2.9;地区间差距扩大,2000年,东部地区人均收入是西部的2.26倍,最高的省和最低的省差距超过3倍。究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摘要:一是由于制度不健全导致的按劳分配及按生产要素分配之外的非规范收入,这是造成差距过大的首要原因,也是导致社会心理失衡的重要原因。二是改革开放以来,执行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是重要原因。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是改革开放初期针对当时的实际采取的行之有效的政策,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发挥了巨大的功能,但也由此导致了人们收入差距的拉大。收入差距拉大对经济和社会繁荣具有刺激功能,但是分化过大带来更多的是社会新问题。“改革在各个方面所带来的急剧震荡效应以及其中存在的政治腐败和社会不公已明显带来人们的心态失衡,非凡是体现于被排斥和被剥夺人群中,而普遍潜在的心态失衡极有可能发展为群体共同意识,引发社会动乱”②。近些年来,越来越多值得关注的弱势群体和暴富以及奢侈人群形成鲜明对比。假如继续漠视由贫富差距所导致的社会阶层分化和利益冲突,社会的内在矛盾将会激化,给社会的和谐和稳定埋下极大隐患。


(未完,全文共3223字,当前显示1045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