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安徽城乡信息化水平差异及对策透析

论文摘要。阐述了安徽省城乡信息化水平差异的现状,并对差异产生的原因及其所造成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为促进安徽省城乡信息化协调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论文关键词:城乡信息化差异数字鸿沟对策

根据2006一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信息化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信息资源的普遍应用、信息网络的广泛普及,信息化已经成为我国乃至全球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信息资源也日益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和社会财富。安徽省委、省政府一直对信息化工作高度重视,在信息基础设施、电子信息产业、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企业信息化、农业农村信息化和区域信息化方面积极采取有力措施支持信息化工作。2009年,安徽各县(市、区)政府也全面建设信息服务站。然而,安徽省的总体发展水平同国内其他省市相比还比较落后,加上安徽省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加快安徽省的信息化发展更是当务之急,也是促进安徽省快速发展的必然选择。

1安徽省城乡信息化水平差异的现状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迅猛发展,信息化的差距也不断扩大。城乡居民在拥有和使用信息技术方面也存在差异即所谓的城乡数字鸿沟,而这种差异是多方面的,包括信息基础设施的差异、信息资源利用水平和信息交流的差异、信息技术应用和信息产品结构的差异以及信息消费水平的差异等。

1.1城乡信息基础设施方面的差异由于我国实行城乡二元体制,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一般是:在城乡之间优先保证城市。结果城市的信息基础设施能优先得到保证,而农村的却很难得到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以及中国统计年鉴2009公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3月,安徽省城市人口2485万人,固定电话达到658.5万户,城市电话普及率达到26.5%。但是安徽省农村通信发展却相对滞后,安徽省农村人口3650万人,固定电话为694.7万户,农村固定电话的普及率为19.0%,只是城市水平的71.7%。

根据表1可以看出,安徽省2005一2008年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拥有家用电脑台数农村居民拥有数相对较少,分别是城镇水平的3.0%,

3.4%,

4.9%,

6.4%。虽然城乡居民对家用电脑拥有比例的差距有所缩小,但总体来说城乡居民对家用电脑的拥有量还是相差悬殊。可知,城市居民相对于农村居民来说拥有更充足的信息基础设施,城乡在信息基础设施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未完,全文共4175字,当前显示1016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