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在实践中丰富马克思关于个人全面发展的理念

【正文】

〔中图分类号〕a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1698(2001)05-0011-06

个人全面发展的问题是马克思哲学理论中的一个重大的课题,也是他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中个人的存在和发展方式的预言。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马克思的主要工作是通过对私有制前提下普遍存在的异化现象的揭露,阐明资本主义社会中个人全面发展必然陷入的困境,从而强调:只有借助于共产主义的革命,才能实现人性的复归,才能为个人全面发展的理念创造现实的条件。马克思逝世后,他所倡导这一理念引起了他的后继者,特别是当代中国的理论研究者的广泛兴趣。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是:在作为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中,个人全面发展的理念究竟是否可能实现。如果可能的话,又如何来实施个人全面发展的战略。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个人全面发展的内涵又有哪些新的变化。在解答这些问题并实施个人全面发展战略的实践过程中,当代中国的理论界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但也留下了一些问题和困惑。所以有必要对这一理念的来龙去脉和基本含义做一个历史的考察,以便对马克思的这一理念的精神实质获得全面的、准确的认识。

如何理解马克思关于个人全面发展的理念

众所周知,马克思关于个人全面发展的理念是在他的著名的“三大社会形态”理论的框架内提出来的。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这样写道:

“人的依赖关系(起初完全是自然发生的),是最初的社会形态,在这种形态下,人的生产能力只是在狭窄的范围内和孤立的地点上发展着。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是第二大形态,在这种形态下,才形成普遍的社会物质变换,全面的关系(deruniversalenbeziehungen),多方面的需求以及全面的能力(universellervermoegen)的体系。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dieuniverselleentwicklungderindividuen)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freieindividualitaet),是第三个阶段。第二个阶段为第三个阶段创造条件。”(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04页。参阅karlmarx:grundrissederkritikderpolitischenoekonomie,dietzverlag1974,s.,75.)

在这段重要的论述中,马克思提出了“三大社会形态”理论:一是以“人的依赖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形态,即传统的、前商品经济的社会形态;二是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社会形态,即以商品经济为主导的社会形态;三是以“个人全面发展”为基础的社会形态,即以产品经济为特征的、未来共产主义的社会形态。正是在“三大社会形态”理论的基础上,马克思提出了“个人全面发展”的理念。在马克思的论述中,我们必须注意以下三点:


(未完,全文共5140字,当前显示1203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