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跨世纪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面向新世纪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讨会”纪要

【正文】

由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和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联合举办的“面向新世纪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讨会”日前在昆明召开。围绕会议主题,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副会长顾锦平研究员致开幕词,中共云南省委副书记王天玺在开幕式上作了重要讲话。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会长庄福龄教授和国家教委社科司原司长杨瑞森教授分别作了专题报告。来自全国各地的三十余名专家学者在大会上作了发言。与会代表紧紧围绕世纪之交如何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主题,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大家畅所欲言,气氛热烈。会上主要涉及以下几个问题:

马克思主义与全球化的关系问题

不少学者指出,经济全球化已日益显露,面对这种全球化浪潮的冲击,马克思主义必须给以理论上的关注与回答。为此,应当首先挖掘和研究马克思有关这方面的重要思想。尽管马克思还没有遇到象今天这样的全球性问题,也没有系统性的全球性理论,但他确实从全球的视野阐发了关于“世界历史”的重要思想。这一思想至少有这样几点值得我们今天高度重视:一是对“世界历史”不光要从投资、贸易、世界市场等具体问题上来研究,更应注意从当代世界发展规律的高度来研究,从历史观上予以概括和解释。象马克思关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发现,关于社会发展“五形态”理论的概括等,就是从“世界历史”出发的。二是“世界历史”的分析与制度分析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即不能脱离社会制度抽象地谈论“世界历史”的形成和发展。马克思认为,世界历史的最初形成是和资本主义紧紧联系在一起的,资产阶级“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和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因为它消灭了以往自然形成的各国的孤立状态”。而且,马克思也认为,“世界历史”的形成是共产主义胜利的先决条件。三是“世界历史”发展的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而共产主义也只有作为世界历史的存在才能最终实现,因为共产主义不能作为某种地域性的东西而存在。这些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研究这种全球化问题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现在,国际上有人借此大肆鼓吹走“第三条道路”,还有人主张“人权高于主权”等,都必须引起高度警惕。


(未完,全文共3064字,当前显示905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