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高校隐性思政教育思索

如何对大学生进行正确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是许多国家的教育工作者都在思考的一个问题。“灌输式”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我国高校在以往几十年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采用比较多的教学方法,应该说取得了不小的成效。但是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中西文化的不断交流,国外的思想意识、观念形态大量涌入,单纯的“灌输式”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已经不适应如今的教学环境。一段时期以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独特作用。

一、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一)隐性教育概念的提出

20世纪60年代后期,美国社会学家杰克逊首次提出“隐性课程”的概念,他认为:“学生的价值、规范、态度、动机不是从学术课程中获得的,而是经由学校的非学术方面,暗默中,隐性中不直接地传递给学生的。”1968年,美国教育社会学家杰克逊在其专著《班级生活》中首次提出隐性德育的概念。“杰克逊运用隐性德育概念揭示与探讨了学校中的守则、常规与章程的作用,并指出学校生活中的群体、表扬与权威这三个特征对于学生有着无形的影响与支配作用。”随着隐性课程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隐性课程中获得的价值信念和道德规范不仅隐藏在学校的“非正式文化的传递”之中,同时也存在于学校之外的人们社会生活、日常生活之中,于是,隐性教育作为隐性课程的一个概念出现了。它不仅把视野由校内扩展到校外,而且也由教学深入到德育,乃至整个教育,它是隐性课程领域的扩展和意义的提升。

(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1.隐性教育。所谓隐性教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目的和要求,运用多种受教育者喜闻乐见的手段,把教育内容和要求渗透到教育对象的社会生活、日常生活的广阔空间,让教育对象自觉自愿地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的方法。这种教育方法正是给受教育者以潜移默化的影响,辅助其自生自长,使受教育者并不感到有外力横加干预,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结果,增强教育的实效性。


(未完,全文共2782字,当前显示812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