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人力资本存量贬损解决措施

与增值类似,人力资本存量贬损或负增值也是市场常态。人力资本存量贬损以就业状态为媒介,主要通过失业、不充分就业、退出市场表现为既有人力资本投资无法收获投资决策时点的预期投资收益[1]。中国飞速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不断催生出技术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不完善的劳动力市场限制了人力资本的顺畅迁移,后续教育供给严重不足,这都可能将短期的摩擦性失业、周期性失业演变为长期失业[2][3]。尤其是在当前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企业的大幅度裁员、大学毕业生的超低签约率发出了人力资本存量贬损的信号。作为人力资本投资的主体之一,存量贬损首先危及个人收益,故本文从个体视角切入,分析其应对贬损的投资策略。

一、个人人力资本投资决策模型

最早提出的人力资本投资决策模型是教育模型[4],该模型假定人力资本承载者一旦完成正规教育后,不再有其他人力资本投资行为。但实际上,承载者在结束正规教育走入市场后的整个经济生命周期内,会有在职培训等对技术能力和生产能力的投资,对此,贝克尔首次提出了在职培训模型[5],将企业纳入投资主体的范畴。教育模型和在职培训模型都只是对人生某一阶段的某种人力资本投资的决策分析,实际上,在承载者一生中可能会有多次、多种形式的投资,这些投资分布在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因此后续的人力资本投资决策研究是建立在承载者生命周期的基础上的。本文以经济生命周期作为考察时期,分析个体应对人力资本存量贬损的投资策略选择。在研究中,不单独选用教育模型和在职培训模型,而是选用净现值法和内部收益率法,其核心思想为:在人力资本投资决策的时点上,投资必须有利可图,否则,放弃投资。

(一)净现值法个人人力资本投资遵循效用或收益最大化原则,决策的主要参考因素是投资成本和收益:把未来收益与成本按预定的贴现率进行折现,比较两者的差额,如果差额为非负值,那么投资可行;否则,放弃投资。该模型可以表示为q=Σti=1bi/(1+r)i-Σnj=1cj/(1+r)j0(1.1)其中,Σti=1bi/(1+r)i为投资收益现值(i=1,2,……,t),Σnj=1cj/(1+r)j为投资成本(j=1,2,……,n)。如果净现值q的值为非负值,则投资可行;反之,放弃投资。

(二)内部收益率法运用内部收益率法,人力资本投资决策遵循的原则为:若要使投资有利可图应选用多大的贴现率。内部收益率是个人所能接受的最低利息率,它大于或等于其他投资的报酬率。计算内部收益率,可以继续沿用净现值法的基本假设条件。首先,令b=c,求出r值,即Σti=1bi/(1+r)i=Σni=1cj/(1+r)j(1.2)如果r大于等于其他投资的报酬率,则该项投资可行;反之,放弃投资。

二、应对人力资本存量贬损的投资策略

引致人力资本存量贬损的原因不同、贬损形式的差异会导致承载者投资策略选择的差异性。基于贬损的投资意图不外乎补偿与防范两种,二者分别或共同成为应对存量贬损的主要策略[2][5]。在应对贬损的投资策略研究中,仍然选用上述两模型,并加入存量贬损因素对之进行修正。

(一)防范型投资策略该策略的核心思想是“防患于未然”,针对可能的存量贬损,通过先期的预防性投资降低贬损风险。投资决策遵循的原则为:通过追加防范型投资以期能确定地获得既有投资的预期收益,使之至少能够保值。因此,在防范型投资模型中,考虑到可能的存量贬损,仍然获得先期投资决策中预期的投资收益,实际付出的投资成本还要增加防范型投资部分。


(未完,全文共6051字,当前显示1426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