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前景探析
学校体育是原生态的民族传统顺应新时代发展、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的主要场所。自20世纪70年代后,中国将民族传统体育正式确立为体育学的二级学科,这使得民族传统体育地位上升到更高领域。随着经济的进步,大众对民族传统体育价值理念漠视,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在学校教育发展空间上出现失意的发展局面[4],主要表现在:教育部门与学科组织者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各方面研究不够透彻,缺乏深层次的认识,开展较为笼统,主观操纵能力弱,仅仅只是从自己熟悉的课程去开展与进行相关的理论研究,多数都是开设“武术”班。严重制约了学生学习民族传统体育各项目。也对优秀人才的挖掘与激发起到了抑制作用,导致民族传统体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操控都不利。
3.3民族传统体育主体价值功能缺失
民族传统体育价值功能表现为: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娱乐性、实践性。然而相应的民族传统体育的主体价值功能渐渐朝着竞技性的方向发展。其表现是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主体更改为:将奥运会、民运会或其它的一些形式的运动会作为比赛的重点,获得竞技性价值,比如部分民运会的举办,为了取得良好的体育成绩,加大了对参赛项目的投资力度,却忽视了一些群体活动的投资。如地方广场舞与民运会上对射击项目的投资力度毫无疑问是存在差距的。二者均属民族传统体育的项目,却忽略了民族传统体育最初的价值原则,使民族传统体育主体价值功能慢慢遗失,造成主体功能的严重异化,遏制了民族传统体育自身的价值属性,阻碍民族传统体育的可持续发展。
3.4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后继乏人
民族传统体育属于体育文化的范畴,在不断发展与弘扬过程中,需要我们代代相传,一脉相承。随着时代的变迁,那些古老的优秀文化却也随之消声匿迹,部分民族体育运动项目后备人才不足,缺乏对它的价值挖掘与改造,没有得到继续发展,出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在继承上跟不上时代的脚步,未能像今日的奥运之火一样熊熊燃烧、灿烂无比。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因此成为一种无法流通的静文化。
4“中国梦”背景下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前景探析
4.1走中西合璧的道路,促进中西文化相融合
(未完,全文共3103字,当前显示866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