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研究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部署紧锣密鼓——十八大提出要加快推进文化惠民工程,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制定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2015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对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进行了顶层设计。[1]文化馆(河北省市级以上文化馆称为群艺馆,文中统称为文化馆)作为与图书馆、博物馆齐名的三大公益性文化单位之一,担负着组织开展“全民艺术普及”的责任与使命,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占主导地位。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大力支持,河北省的文化馆行业发展迅速,文化馆旧的服务模式与服务规范显然已经不适应当今社会的需求。提高文化馆服务效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建设现代化的文化馆成为当前一个重要的课题。
一、河北省文化馆发展现状
近年来,河北文化馆系统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迅速,人才队伍建设突飞猛进,群文活动品牌和群文精品力作不断涌现,群众文化呈繁荣发展的良好态势:基础设施建设城乡协同推进,一大批新的文化馆陆续落成,办馆条件明显改善;群文队伍注入新鲜血液。各级文化馆吸纳了一批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各艺术门类更加齐全;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明显提升,流动服务和数字化服务已成为公共文化服务的常态内容,利用流动舞台车、文化馆网站等手段积极开拓公共文化服务的方式;群众文化活动品牌与群众文艺创作精品不断涌现,打造了一批影响力大、参与面广、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品牌。但在文化事业高速发展的大气候下,文化馆仍存在服务设施陈旧、服务方式陈旧、服务观念陈旧的问题:一是文化馆发展不平衡问题严重。表现在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和省、市、县三级文化馆发展不平衡。经济发达市县与落后市县差距较大,省、市级馆与县级馆建设差距较大。二是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与群众文化需求不能有效对接。文化馆的公共文化服务带有很大程度上的盲目性和主观倾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不高,群众的文化热情不能被有效调动。三是数字化文化馆建设步伐滞后。对数字化服务认识不清,面对资金和人才压力,文化馆建设难以迈开步伐。四是人才队伍建设久拖不决的问题普遍。表现在领军型的文化馆馆长缺乏、文化馆人员编制与服务人口数量反差较大,文化馆业务人员年龄结构偏高,文化队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健全等。这些问题制约着文化馆服务效能的提高,成为阻碍群众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提高的对策研究
创新是文化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神特质。近年来,在中央的科学决策和正确领导下,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由点到面逐步推开,取得了重大突破和阶段性成果。特别是“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为重要的理论和制度创新,已成为社会各界的普遍共识,公共文化服务的制度框架初步建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纳入全面深化改革全局,为在新的起点上加快文化改革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体制机制,努力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新突破,解放文化生产力,优化文化发展环境,增强和激发蕴藏在人民群众之中的创新活力,为文化发展开辟广阔空间。[2]
(一)建立文化馆联动服务机制
(未完,全文共4723字,当前显示1377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