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贺兰砚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与发展

摘要。生产性保护作为贺兰砚主要保护方式之一,其目的是在贺兰砚生产过程中,以保持其核心技艺、核心价值和文化内涵。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的贺兰砚,有其独特的历史传承和制作技艺。随着中国非遗保护的发展,宁夏贺兰砚在发展过程中,有辉煌也有瓶颈。重生产轻保护、盗采贺兰石、技艺人员制作水平参差不齐、政府政策倾向性不突出等问题制约其发展。必须从实践出发,以需求促发展,充分利用政府相关职能、数字媒体等手段,保障贺兰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长久发展。

关键词:贺兰砚;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

生产性保护作为一种制度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式[1],是中国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代社会生产生活实践中得以保护的有效路径。贺兰砚作为宁夏传统工艺品,始于唐代,因取材于宁夏“五宝”之首贺兰石,故称贺兰砚。2011年,贺兰砚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第三批),2017年银川市西夏区被评为“中国贺兰砚之乡”。贺兰砚作为传统工艺类遗产,保护与开发既要凸显其地域性,又要在实践中得到具体保护,实现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有效互动。

1贺兰砚产业发展概况

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及银川市旅游业的发展,贺兰砚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保护名录的6种名砚之一,影响并带动社会各界的投资加盟。贺兰砚手工艺雕刻制品因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涌现出了《九龙套砚》《牡丹亭》《荷塘青翠》《西夏图腾奶壶砚》《枸杞》《西夏古风》等一批佳作。目前银川市贺兰砚生产企业70余家,仅西夏区近40家,其中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5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1名,自治区级工艺美术大师47名。贺兰砚技艺带动创业就业近千人,主要分布在西夏古城、贺兰山农牧场、军马场,贺兰砚产品总量达到4500方(包括大小印章、首饰挂件、摆件等产品),年销售总额达到5600万元左右,详见表1。

2贺兰砚生产性保护现状

2.1原材料资源保护。贺兰石又称吉祥石、碧紫石,质地均匀细密,清雅莹润,呈天然深紫、浅绿,其中深紫石质大约占18%,行内成为“紫底”,浅绿色石质被称为“绿彩”或者“绿标”。两色互相掩映,对比十分强烈,还常伴有玉带、云纹、绿豆点等天然特色陪衬。经地矿部门勘察,贺兰石主要分布地域东起贺兰山韭菜沟,西至贺兰山黄旗口,北起贺兰山回回沟,南至贺兰山高沟子沟口。目前预测资源量为2450t,主要集中分布在贺兰山中段,南起椿树沟沟南,北到苏峪口沟北,延绵20多km,但现今小口子沟沟源的石质最佳,蕴量丰富。


(未完,全文共3691字,当前显示1056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