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化建设的当代构想
一、生态文化的现代性内涵
“生态文化”概念最早由罗马俱乐部创始人佩切伊所提出的,他认为生态文化即是“人类通过技术圈的入侵、榨取生物圈的结果,破坏了自己明天的生活基础,人类自救的唯一选择就是要进行符合时代要求的那种文化革命,形成一种新的形式的文化。”[2]生态文化的诞生就是时代变迁的要求,就是人类在终于认识到自身真实处境之后做出的英明决断。每一个时代都必须经历文化的革命,尤其当人类已经无法控制自身的贪婪,自然环境与人类的对抗打乱了应有的平静之时,只有进行文化性质的革命,才能对人类实现自救。生态文化带给现代文明以曙光,因为生态文化的核心强调“生态”,它要求人类必须建立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符合人类整体利益与长远利益、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不断谋求人类性发展新理念的时代精神。生态文化这一文化革命以生态学的思想与方式来认识世界、观察世界,并逐步建立起符合文明要求的思维模式、价值体系和人类生活方式等。生态文化预示着将生态学的优势融入文化的形式之中,体现人类思维方式的变革。生态文化是人类积极反思恶果的产物,与一般的文化含义不同,生态文化以“生态”的思维方式、从关系性与整体性两方面入手,表征着人与自然关系的转变,即从人与自然之间的不利制衡到人与自然的合作关系。
“生态”的思维方式就是要超越思考人与自然关系机械化思维模式,把自然与人的活动动态的结合在一起。一个问题值得思考,为什么在当今社会文化的作用效果常常达不到人们的预期。文明的发展、社会的发展出现问题时,一切着眼于文化力量的做法都是可取的,但是需要看到的本质是,如果将文化也仅仅看作是产业化、商品化的社会灌输形式,那么文化发挥的作用力就并不出自文化本身,而是人们的其他目的。所以首先需要扭转的是人们思考文化的方式,以及人们将文化注入现实社会发展中的方式。这一切的前提就是生态问题的核心———人与自然关系的合理思考。只有真正构建在以此为基础的生态文化,才有可能从根本上实现人们对于文化的重新理解,以及对于如何处理人与自然之间发生问题的实践行动。因此,这就要求人类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时不应机械的将二者的关系理解为是相互利用、竞争的,人与自然应是相互依存与发展的。而生态文化以加强人与自然关系上的整体性思考为基本旨趣,才能实现通过文化的传播达到思维方式变革的目的。因此,在这个层面上,生态文化在现代文明中不仅具有了文化层面的意义,也具有了梳理现代社会中人的价值观的重要作用。生态文化作为文化变革的新形式引起了价值体系重塑的讨论,何为价值体系的实然主体。谁才真正拥有价值的最终解释权。生态文明下的文化变革必然引起一系列价值观的动摇,人类中心主义在这样的趋势下不断反思自身的价值指向,传统的人类统治自然、支配自然的价值观不再通行,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价值观代替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成为全世界的共识。价值观的变革深刻的反映了人类内心的挣扎,但自然的价值不应在这种挣扎中被淡忘,自然价值的彰显才是人类价值的深刻印证。如果说生态文化通过价值观的重新塑形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可作为实践依据的内在尺度,那么生态文化还通过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为新文明、新时代下的人类生活世界的变革提供了具体的途径。
(未完,全文共9293字,当前显示1321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