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教育文化自信分析
摘要。文化自信是高校思政教育的价值源头,文化自信的核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高校思政教育应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抓手,利用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弘扬、提升、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应该以文化自信为教学指导原则,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力度,全方位、多维度构建文化自信,这样才能以文化为思想动力,全面实现高校立德树人的价值目标。
关键词:高校;思政教育;文化自信
1文化自信是高校思政教育的价值
源头1)文化自信是高校思政教育的基石。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民族、政党对自身文化传统和内在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发展进程和生命力的坚定信念[1]。文化自信的力量归根到底要通过(个体)人来实现,而思想政治教育(简称思政教育)的价值目标就是立德树人,它承担着向青年学生传播马克思主义、树立和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崇高任务。因此,文化自信培养和思政教育两者相互依托,缺少任何一方都会导致价值的丧失。习近平在考察北大时强调:“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高校担负着立德树人的重任,是增强文化自信的基地。要引导青年学生正确对待各种文化,把文化自信融入思政教育,形成科学的文化思维,以自信之心展望未来。2)思政教育要扎根文化,培养青年学生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高校思政教育的动力来源,思政教师要引导青年学生对自我文化的发展历史与现实有一定的理性认知,培养对已有传统文化成就的礼敬与自豪之感,要讲清楚中国文化的当前发展态势,对当下文化发展道路有清晰和自觉的认识,对未来文化前景产生积极的希望与信心。因此,高校要重视青年学生发展,通过扎根文化,耳濡目染和熏陶,坚定文化自信,让文化走进学习,走进生活,体现思政教育之价值。此外,青年学生要正确认识和对待西方文化。一方面,真切体悟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对民族文化怀虔诚之心和敬畏之感,要引导青年学生通过对西方文化的正确认识、批判和改良,激发他们的文化责任和文化担当。3)文化自信是塑造青年学生政治情怀的直接动力。习近平指出:“思政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2]。”思政教育是情感教育,情感源自文化,对中国文化的认可、传承和创新,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指导下社会发展的情感认同,要发挥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的力量教育和影响青年学生,提高他们政治理论水平和思想道德素养,以文化自觉的力量形成高尚的政治情操。高校思政教育要紧跟时代步伐,借助网络传播手段,占领文化价值观传播新阵地,展现弄潮儿一般的时代自信,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文化自觉和坚定;思政教师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通过大量史实、社会问题、新闻事件,把空洞无味的教材知识转化为丰富的教学知识体系,积极培养学生文化人格和政治情怀,鼓舞学生服务社会、报效国家的责任意识。
2文化自信的核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
(未完,全文共5365字,当前显示1302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