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校内实践教学资源优化探讨

摘要:以衡水学院为例,通过调查了解到地方本科高校校内实践教学资源优化整合存在以下问题:实践教学资源数量配置不均衡、实践教学资源类型重显性忽隐性、校本实践教学资源开发不足等。为解决这些问题,提出统筹全校实践教学资源进行科学配置,强化实践教学资源整合体系建设,注重校本实践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等对策。

关键词:地方本科院校;实践教学资源;优化整合

实践教学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也是高校人才对接行业企业实践的重要途径。随着供给侧经济结构的调整,经济产业和社会发展对高校人才培养,特别是人才实践能力、实践素养等要求日趋提升。为贯彻落实“十九大”报告中“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等目标。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主体的地方本科院校,肩负为地方区域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使命,地方本科院校实践教学资源数量、结构及使用等,直接关乎地方本科院校培养的应用型人才的实践能力和水平。本研究中,实践教学资源是指地方本科院校开展实验、实训、毕业设计(论文)、专业作品、见习、实习等实践教学所涉及人、财、事、物等各种要素的总称。基于此,以衡水学院为例,针对地方本科院校校内实践教学资源数量结构等进行调研,以梳理其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改进建议。

一、高校校内实践教学资源优化整合的必要性

(一)各级各类文件对实践教学资源整合提出新要求。2012年,《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2〕1号)[1]较全面细致地对高校实践育人及其落实进行规范,强调增加实践教学比重,并对实验、实习、实践和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管理提出规范性意见,要求高校整合实践教学资源,为学生各实践教学环节的开展创设条件和保障。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2],根据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需要,提出高校“强化创新创业实践”。2018年,《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教技〔2018〕3号)[3],强调整合实践教育资源,建构高校人工智能人才创新培养模式等。上述文件均要求高校通过实践教学环节,实现对学生创新创业、思想道德、专业技能等实践素养的培养,并对高校实践教学资源统筹合理运用等提出了明确要求。

(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对实践教学管理模式。提出新挑战随着当前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15”“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战略的提出,特别是供给侧经济结构的调整,经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由传统单一专业人才过渡为复合式人才;从注重人才精英化培养,过渡为人才大众化培养。当前,社会经济政治对人才的需求,迫切要求高校突破以往以专业为单位“各自为政”的实践教学管理模式,转向跨学科、跨专业实践教学资源优化整合管理模式。


(未完,全文共3506字,当前显示1168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