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省级行政区划弊端及革新方向

一、行政区划

(一)行政区划的涵义

行政区划是一个现代的名称。任何国家为了行政管理的方便,必须将其国土划分为有层级的区域,这就是行政区域。对于行政区划是什么,至今尚无严格的专门定义。《中国大百科全书》的《政治学》卷说:行政区划是“为国家行政机关实行分级管理而进行的区域划分”。同时,不同的学者对行政区划给出了不同的定义。简而言之,行政区划就是国家对于行政区域的分划,是指在一个国家的领土上,在综合考虑地理条件、历史条件、经济联系等状况的基础上,根据政权架构和职责履行的需要,对行政管理区域的划分和调整。这里有几个基本要点:

1.国家的产生是行政区划的基础

2.中央权力机关的形成是行政区划的前提

3.统一、有效地管理整个国家是行政区划的目的

4.按地域划分是行政区域的基本原则。从上述行政区划的定义,可以进一步说明构成行政区划的充分必要条件。必要条件:一个行政区划必须有一定的地域范围,有一定数量人口,存在一个行政机构;充分条件:这个行政区划一般都处于一定的层级之中,有相对明确的边界,有一个行政中心,有时有等第之别,也有立法机构。[1](p51)

(二)省级行政区划的重要性

行政区划是国家的一项重要的行政管理工作,省级行政区划是地方行政区划中层级最高,管理幅度最大的一级,它划分得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到国家政权的巩固和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关系到民族的团结,关系到中央能否有力地统率和领导地方,关系到地方政府能否有效地在本行政区域内行使其职权与发挥其功能。

二、我国省级行政区划的沿革

(一)元朝行省制的确立

探究中国行省的起源,可以一直追溯到魏晋南北朝时代。中国古代王宫禁地称“省”,即省中。魏晋时期在中央设中书、尚书、门下三省,协助皇帝处理日常事务,省开始成为官署名称,没有一定辖区。元代中统、至元前期是行省制度的草创时期,元彻底灭掉南宋之后,一共设立七个省,即一个中书省和六个行中书省。这六个行中书省是:陕西四川行省、云南行省、湖广行省、江淮行省、江西行省、福建行省。元朝创设的行省制度,是自秦汉以来中央集权制度的一个重大发展,也是我国历史上地方行政区划的一次重大改革。而且对明、清以及后来地方行政区划产生了很大影响。另外,元朝的行省划分,也初步奠定了今天我国的省区规模。

(二)明清时期的省级行政区划

明朝建立后,依然承袭了元代的行省制度。明初定都南京,改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全国除京师和少数民族地区外,分为北平、山东、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湖广、四川、陕西、河南、山西等12个布政使司。后又增设云南,共13个布政使司。永乐十九年,迁都北京,设南京、北京两直隶,俗称为15省,为明直辖地区的行政区划。清朝建立后,在关内地区设置行省,改承宣布政使司为省,为地方最高一级的行政区划。康熙年间,由于15省的区划过大,不便于政令的颁布实施,于是分江南省为江苏、安徽两省,分湖广为湖北、湖南两省,分陕西省为陕西、甘肃两省,这样,全国一共设有18省,也称“内地十八省”。后于1725设立青海办事大臣、1793年设立驻藏大臣、1883年设立新疆省。另设内蒙古与河套西蒙古两区以及乌里雅苏台将军,1885年建立台湾省。清王朝被推翻之后,南京临时政府存在的时间很短,依然实行的是22省的建制,分别是:直隶、奉天、吉林、黑龙江、山东、河南、山西、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四川、陕西、甘肃、新疆。

(三)民国时期的省级行政区划


(未完,全文共5298字,当前显示1439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