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出版业行政管理思索

一、出版业属性界定

出版业是一个具有双重性的产业,既肩负着提供公共精神产品的职责,也肩负着生产不同层次物质商品的职责。为体现文化的属性,必须坚持正确的导向,科学的引领;作为商品的属性,就必须占领市场,必须使这种产品增值,必须使它发挥最大的作用。出版业不同于一般的产业。出版业是文化产业,传播的内容是精神产品,既包括意识形态部分,也包括非意识形态的部分,所以出版业具有文化属性,更具有非意识形态性质。而作为其产品的出版物本身就是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的统一,其使用价值具有文化属性,而运行过程具有产业属性。所以说,产业属性是出版业的自然属性,而其传播的内容形成了出版业的社会属性,即出版业的文化属性。文化属性是出版业根本属性,是出版业区别于其他产业的特殊属性。

1.出版物具有双重形态和双重属性

所谓出版,就是编辑、复制作品并向公众发行的过程。出版业是精神产品的生产机构与传播机构,而意识形态的内容又依托于物质形态的载体得以传播。出版物的使用价值是一种意识形态的东西,它总是在向消费者表达一种认识、思想、文化、价值观。同时,出版物又表现为物质形态。出版物的这种特征,使之同时具备另一种特征,即文化与商业双重属性。它包含着生产制作者的价值观念,它以潜移默化的方式作用于消费者的精神世界,对消费者的价值观念产生影响。

2.出版物传播的内容具有文化属性

无论是传统的图书、期刊、报纸等纸介质出版物体,还是新兴的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以及互联网出版物,尽管它们外在形态互不相同,但都具有共同的内在形态,即承载的内容都以交流思想、传递信息为目的。这些文化内容是整个出版业及出版物的核心组成部分。如果缺乏这个核心组成部分,就不可能有出版业,更不可能有出版文化,人类的文化建设也就成为一句空话。正是从这个层面上说,出版业是文化的载体,是以内容为主的文化行业,具有深刻的文化属性。

3.出版业的运行过程具有商业属性

出版活动是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经验以“出版资源”的形式加以选择、开发和利用,使其“物化”为出版物并公之于众、广泛传播的社会活动。经过“物化”后的出版物具有商品属性,在“物化”的每个环节都受市场规律的制约与调节。这不仅体现在生产过程中,形成出版物资源的配置方式与手段是通过市场调节的,还体现在出版物的传播过程中,要通过市场的流通和交换来体现出版物的社会价值。出版活动是追求合理经济效益的过程,商业属性是出版活动的重要属性。

二、我国出版业行政管理的现状

出版业行政管理的概念是指政府有关部门依法对出版活动进行管理的行为。我国出版业行政管理的根本任务是:保障公民享有出版自由的权利,保障和规范合法的出版活动,培育和规范出版物市场,惩处违法出版行为,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出版业的健康繁荣和发展。

1.我国出版业行政管理的体制


(未完,全文共4269字,当前显示1153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