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论政府管制的公共性与利益中性

药品方面的情况较为特殊。俗话说十药九毒,本是治病救人的药品大多数都含有毒副作用,为此,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都制定了极为严格的药品生产与使用标准,这体现了政府管制的基本特点,即突出公共性,追求利益中性。对于危重病人来讲,能够生存或是延续生命是其根本的人生目标时,药品的副作用自然就成为次要的问题了。但药品的使用必须科学合理,不能因为病人强烈的求生意愿就滥施药物或其他治疗手段。这里管制者既要管住药品的生产标准,也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疹疗标准,而这些标准的制定与实施,就进入制度层面了。制度层面的规定必须广纳民意,很多规定实际上是有利于多数人原则,同时也包括效率原则。比如汽车的发明和广泛运用大大提高了人类的社会活跃度,但其成本则是大量土地辟为公路并增加了车辆交通事故的概率,每年全世界有数十万人死于车轮之下,其危害不亚于一场大工业规模的战争,但人类并不因此而取消汽车,而是不断完善相关规则。解决汽车交通的管制包括驾驶员持证驾驶制度、系统的交通法规和细致的交通事故责任追究制度、交通意外保险制度等,虽然交通意外仍然每天都在发生,但已有了系统的规则进行约束,各种利益相关者都能接受,如有相关人员权益受损,也有相应的补偿机制,这样效率原则也就与人们的利益相容了。制度层面的稳定与权威状态就成为立法,显然立法是更为标准化的制度,所谓依法治国,应该就是法制健全、依法行政、违法必究的一种状态。如从理论层面讲,则可建构起政府管制的基本依据,它要求松紧结合,宽严相济,完全的管制会彻底封闭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空间,同时也使其生机与活力趋于消失,前苏联和中国计划经济时期的发展情况提供了典型的例证。理论层面也提供管制的价值取向。精英意识主导下的西方文化,体现着鲜明的丛林法则,即胜者为王,赢家通吃,社会分工中头脑行业制约手脚行业,资本要素所有者分享最大份额,金融业为诸业之首,金融业的高管则又在业内收益分配中占有最大收益额。这种收益分配的普遍认同就形成建立相应管制规则的理论基础。这样,在美国或其他西方国家,金融业,比如银行业高管收入可以高达几千万美元甚至数亿美元,普通员工收入也因行业的优越地位而有数十万美元的收益,这种收入虽然比本行业的高管少了很多,但也大大高于大多数非金融行业的平均收入,这种思维模式被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引进来,也就形成了类似美国的收入差距情况。以致社会权贵会有意识地设租,在各类企业中都有意识地设立一些高收入岗位,甚至出现了一些企业高管收入大于企业收入的情况。其实这里体现出的,就是管制者放任利益集团或是被利益集团所俘获的情况,这在中国的垄断性行业,或电信业、电网业、石油石化业、各类矿产业等,都表现得十分明显。应用层面的情况则更为不确定,主要是经济与社会都是运动和变化的,既有各种常态化的管理,更有各种偶发事件的应急处理,管制的应用则是为了使各种社会经济问题得到及时解决,各种社会矛盾得到有效化解,从而维持社会经济的良性发展与运行。从总体上讲,应用层面不过是让各种管制理论得到应用,也就是说,理论的逻辑取向与价值取向决定了应用的利益偏向,并形成利益得益与受损的相应群体。


(未完,全文共4690字,当前显示1303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