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需求理论在财政政策的应用诠释

关键词:有效需求财政政策局限性

内容摘要。凯恩斯有效需求理论在二战以后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一直都处于主流经济学的重要位置,该理论主张通过增加政府支出、刺激消费、扩大出口等方式来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增长。凯恩斯理论在实践上有其局限性,只有把凯恩斯需求理论与我国具体国情相结合,才能使积极财政政策达到理想的效果。

凯恩斯需求理论产生的背景

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是20世纪最具有破坏性的经济事件。在这次经济危机中,美国工业产值下降30%,股票价值缩水88%,近50%的银行倒闭,失业率高达25%,人民的生活水平急剧下降。根据传统的古典经济学理论,自由市场的资本主义具有内在的调节机制,“供给创造出自己的需求”,经济长期背离均衡是不可能的。正如凯恩斯所说:“结果是理论与事实不符,应用起来越来越糟糕。”传统的古典经济学理论无法解释大萧条的原因,计划的、非资本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在欧美大学校园风靡一时,在这种情况下,凯恩斯以拯救资本主义守护神的身份出现在历史舞台。

1936年凯恩斯出版了他的革命性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凯恩斯在他的书中宣称,资本主义具有内在的不稳定性,它没有向充分就业发展的自然趋势。凯恩斯认为在自由资本主义的情况下,就业倾向于均衡只是少数的偶然现象,而小于充分就业的非均衡经常存在,解决萧条的唯一办法就是通过国家干预,增加有效需求来解决就业问题。他认为不是“供给创造出自己的需求”,而是“需求创造出了自己的供给”,凯恩斯认为引起经济萧条的根本原因在于有效需求不足,他主张通过扩大政府公共支出来摆脱经济衰退。凯恩斯认为政府的作用在于控制任性的资本主义的方向盘,使资本主义这辆高速运行的车不要偏离繁荣的轨道。

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在经济思想史上有重大的意义,他的理论是对古典经济学的背叛与偏离,是对亚当•斯密“天赋自由”的市场理论具有威胁力的攻击。凯恩斯不同于马克思,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和失业是由其固有的矛盾所决定的,是资本主义制度所决定的,而凯恩斯想努力维护资本主义制度,是资本主义的拯救者。凯恩斯反对经济国有化,反对实行价格-工资管制,他主张在微观层面实行自由竞争,在宏观层面进行国家干预和宏观调控。

凯恩斯有效需求理论的局限性

凯恩斯的需求理论是建立在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效率递减和流动性偏好三大定律基础之上。边际消费倾向是指消费占收入的比例,消费者的收入增加,会引起消费者的消费也增加,但消费的增加不跟收入成比例增加,而是消费增量小于收入增量,凯恩斯认为这是由人天生就有爱好储蓄的偏好心理所决定的。根据这一规律,收入越多,社会越富裕,收入与消费的差值就越大,储蓄得越多,由此可以推论:随着社会产出增加,在消费边际倾向递减规律的作用下,必然引起消费需求不足,导致消费与生产脱节,从而形成生产萎缩和失业现象;凯恩斯认为,消费倾向是由社会习惯等因素决定的,在短期内很难改变,为了弥补消费不足,增加投资就是重要的手段了,但凯恩斯认为由于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的作用,也将引起私人投资不足。


(未完,全文共3859字,当前显示1273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