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诠释财政制度调节与城乡平衡发展

【摘要】本文分析财政政策在制约农村发展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调整财政政策是实现城乡平衡发展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财政政策;农民;农业;农村;平衡发展。。

“三农”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需要解决的难点和热点问题。“三农”问题得不到解决,农业没有实现产业化、现代化经营,农民不增收,生活水平没有明显提高和改善,农村经济不繁荣,社会不稳定,必将影响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因此,调整宏观财政政策,是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平衡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宏观财政政策存在的主要问题

1、国家和地方财政中农业支出情况不甚理想

由于农业的弱质性和它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客观上要求国家和地方财政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以增强农业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能力。目前,财政支农的状况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国家财政对农业支出的绝对量不断增加,但财政农业支出占全部财政支出的比重逐年下降。有资料表明,1978年农业支出占全国财政支出比例为13.4%,1990年下降为10%,2001年仅为8%。可以说,我国对农业的支持总量是低水平的。(2)地方财政支农的绝对量呈不断增长趋势,但农业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呈逐年下降的趋势,1991年为9.6%,1995年为7.9%,到2000年下降为6.6%。(3)地方财政支农预算的执行存在重大偏差。在实际执行中,地方财政支农资金在预算安排已经减少的前提下,在执行过程中又大打折扣,甚至截留、挤占、挪用支出资金,这就从资金总量上削减了地方财政支农的规模。。

2、国家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力度不够

不可否认,近年来,为了扩大内需、启动国内市场,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扩张经济的政策,这些政策的实施,为促进农民收入的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比如,加大对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为增加农民的劳务收入创造了条件;各级财政不断加大对农林牧渔业的基本建设设施投资,为增强农业的发展后劲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从总体上看,国家的宏观财政政策仍向城市倾斜。各地区农业基础设施水平比较低,农田排灌水利设施,农业供电设施,农业耕种、收获、储藏、运输、加工等机械设备相对落后、不配套,不能满足现代化农业产业化的需要。农村电价高于城市,加大了农业成本。农业生产建设资金不足,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这说明农民群众和国家等有关方面对农业投入的资金不足,不能完全彻底改善农业基本生产条件,制约了农民增收、农业发展。。

3、县乡财政困难,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缺乏保障


(未完,全文共3287字,当前显示1038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